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走进城区 >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2023-12-21 10:34 发布机构: 城区政府网站管理中心

  地处南海之滨的汕尾市城区历史悠久,四季如春。自远古时代开始,这里便有先民居住,创造了我国东南沿海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并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几千年邪正之争的拼力搏斗,达到了尊优汰劣的历史必然。使得这里的文化更为闪烁着令人注目的光辉。

  古朴、纯真、正义、善良、大度、勤劳是这里深厚文化底蕴的基调;蓝天碧海、青山绿畴、奇峰异石是这里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古今相承、精美绝伦,巧夺天工是这里人文状况和景观的总体体现。只要你能到这里走一走、看一看,你便会产生一种“梦里寻他千百度”,原来他在“丛中笑”的奇妙感受。
  妈祖文化
  妈祖于中古时期传入汕尾。其象征和平友谊的精神和救苦救难、扶危济困的美德,正是具有海一样胸怀的汕尾人民的精神需要。因为昔日汕尾以渔为主,渔民四海为家,十分需要凝聚众人之力战天斗地求生存。于是渔民崇拜妈祖,并以妈祖精神时时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妈祖文化。出海时,无论谁家渔船遇难,总会拼死相救;作业间,若发现海上浮来尸体,便会不管渔汛再好,也会专程把尸体载回岸上,备棺厚葬,四时奉祀;谁家遇到天灾人祸,大家便会集腋成裘,尽力相助;邻里之间,有谁缺物缺钱,总能得到真情相待: 只要他人家里有, 便能照借不误;一船捕获丰,便会通知邻船前来共享丰收的喜悦……。因而,在美妙无比的渔歌中,这种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也渐为汕尾居民所接受、推崇、效法。以妈祖精神为基础的妈祖文化成了汕尾人民不可或缺的需要,也成了当今构建和谐社会进军号声中的和谐旋律。如今的汕尾凤山祖庙已成了湄州妈祖的分灵行宫和广东妈祖文化的中心,也成了粤东康娱休闲观光旅游胜地,蜚誉海内外。
  戏剧文化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的像浪花,稍现即逝;有的像浪涛,经久不息。汕尾的正字、西秦、白字三个古老稀有剧种,正像经久不息的浪涛,自元末明初奔涌至今。这三个剧种尽管经历了时代的风风雨雨,但还是较好地保留着中原文化、潮汕文化、瓯越文化的精华,成了我国不可多得的戏剧活化石。这充分说明了汕尾人民为追求先进文化而做到兼收并蓄的包容胸怀。
  (一)正字戏形成于元末明初。其唱腔道白均用“中原古音”,音乐属于曲牌联缀体,兼唱昆腔、杂调,风格古朴庄重、浑厚雄壮、文武豪放。剧目分为文戏和武戏两大类。最具代表性的剧目有《三国演义》、《琵琶记》、《铁弓缘》等。
  (二)西秦戏讲的是官话。声腔以正线为本腔,兼唱西皮、二簧,共有34个板式,男女分腔共56种唱法,旋律古雅动听。表演风格粗犷、豪放、激昂、雄浑、粗细兼工,舞美简朴大方。内容以《封神榜》、《东周列传》、《说唐演义》等为主。
  (三)白字戏由潮汕南戏遗腔与汕尾民间艺术、地方方言融汇而成。表演时用福佬话演唱,所以有浓郁的地方 风味。白字戏音乐属曲牌联缀体,有轻六、重六、活五、反线等声腔。曲调清丽委婉、细腻柔情,演出时轻歌曼舞、生动活泼,生活气息十分浓厚。演出内容主要是劝世、劝学、劝善和提倡勤俭持家、读书做官、荣宗耀祖等。由于剧目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故几百年来经久不衰,深受汕尾人喜爱。
  民间文化
  汕尾地灵人杰,人文荟萃。汕尾人民特有的厚朴、热情、包容、勤勉的性格,经过千百年战天斗地的锤炼而形成。汕尾人民对生活的珍惜、热爱,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期待更是深沉、 热切。 于是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在这一过程中伴随而生。那听不完的民间故事,那唱不尽的民歌童谣,那看不厌的泥塑木雕,那赏不绝的舞狮、舞龙、钱鼓舞和坐唱等,既风格独特,自成体系,又集中而生动、深刻地反映了这里的民间风貌。其中独具地方特色的汕尾渔歌更是在中国音乐的殿堂里拥 有永不逊色的一席之地。取材于渔歌的流行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和电影歌曲《渔家姑娘在海边》等长唱不衰,成了中国乐坛的经典之作;城区的《渔歌组唱》、《渔民娶新娘》等渔歌节目在北京、广州、汕头等地演出,均引起轰动;被誉为“南海渔歌王”的城区原文体委主任黄琛名扬全世界;广东卫视《艺术太空》对汕尾渔歌作了专题介绍,中央电视台拍摄制作了《民族魂一民歌电视系列》之《汕尾渔歌专辑》。
  文物古迹
  考古发现,汕尾市城区沿海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居住。随着历史的步伐,这里曾迎来秦汉、南宋等时期由中原南迁而来的居民,他们携来了中原文化,也带来了佛、道文化。他们与这里的“原始居民”一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着这里的生活、这里的文明……为这里留下了深沉的文化积淀和诸如凤山祖庙、关帝庙、得道庵、白石庵、商代文化遗址、新石器时期生活遗址等光芒四射的名胜古迹、文物遗址。使这里成了继承、发扬、保留中原文化的重要地区。且不说正字、西秦戏的道白语言保留着“中原古音”的特色,单这里的诸多听起来很“土”的“土话”,就是古汉语的遗风。如“厝”,古汉语注为“棺木”,而这里特别是“南迁居民”的居民希望生活能像入土”后那么安宁,于是,人们把“厝”当成“家”。又如“配”,这里是菜的意思。而汉语的注也为“菜”。一些用普通话读不押韵的古诗词,只要用这里的方言一读便押韵了。
  汕尾市城区,一颗南海岸边闪耀着现代文明和古代文化光辉的明珠。
  (钟训成撰稿)


版权所有: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主办: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汕尾市城区政府网站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4415020001  粤ICP备07026143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76号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