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文化机构 > 文化馆 > 工作动态
分享到:
汕尾市城区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推介(四)
2025-07-11 12:14 来源: 本网 发布机构: 城区政府网站管理中心 【字体:   

汕尾甜粿

  蒸年糕是汉族过春节的传统民俗,在潮汕、福建、台湾、海南等闽南语地区,春节前蒸的年糕均称做“甜粿”,但潮汕地区的“甜粿”与其他地区的用料、做法、现状完全不同。

  潮汕称“蒸甜粿”为“炊甜粿”,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宋以前,如汕尾传统民间故事就有《郭安仁分甜粿》的传说和其流传至今的《炊甜粿一诗》:“糯米糖浆柴火堆,东寒灶热唤春回。通宵炊就清甜粿,先把新香付老梅。”

  海陆丰地区的甜粿原料分别为糯米粉和蔗糖,一般是“10斤米10斤糖”的配比,用料与做法十分讲究。炊甜粿首道工序是煮糖清,糖清煮完后放在手上,能垂落下来的话就可以用来揉甜粿了,一般揉甜粿要揉上两个小时,然后需在“大灶大鼎大篆”(字幕:土灶、大锅、大蒸笼)旺火蒸上15至20多个小时不等,甜粿盆要距离水起码三到四厘米,用大鼎盖盖着,周围围上一条围布,防止蒸汽流失,期间还要不停往锅加水,极耗燃料。“炊甜粿”在旧社会对于穷人来说,是件难办的事,也是不得已的事,所以潮汕地区有“无可奈何炊甜粿”一说。

  新中国成立后,“炊甜粿”已经是大家欢度春节、喜闻乐见的传统民俗。“炊甜粿”时讲究“兆头”,忌说不吉利的话。人们将甜粿做得是否成功与新一年家庭的运气好坏联系在一起。为此我们不难想象,“甜粿”在汕尾人心目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甜粿”是“开年粿”,在大年初二才能解开,寓意来年的日子甜甜美美,年初二“开床”(切开)时有“作四句”(说上四句祈福语)的传统。有贵客来拜年时,要煎甜粿作为小吃待客。

  汕尾甜粿作为彰显地方春节“年味”的文化符号之一,其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是汉族传统文化、祈福文化、宗族文化的一个缩影。其制作技艺长期依靠人民群众口口相传的自觉传承。在当前年轻人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的普遍情况下,如何发展好这一老手艺,做到相关知识和技能在继承中有所创新,以适应当前的文化环境,尤家三代人的努力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时代更迭,传统烧柴草的“大灶”越来越少,造成了“炊甜粿”的燃具极度缺乏,要“炊甜粿”只能委托农村的亲人代劳,使“炊甜粿”的技艺面临断层甚至失传的挑战。已成立穗香食品的尤智慧,抓住了这个市场需求,推出了穗香甜粿,让很多年轻家庭能吃上本土风味十足的甜粿,同时也让这一传统技艺和年味小吃得以传承。

  尤智慧坚持“手工制作特色”和“深挖文化内涵”的保护策略,先后推出多款食品安全级别较高的甜粿产品,穗香的炊甜粿技艺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用料精美,选用冬季的泰国糯米、当季的新糖,凭借地道的年味品质、真材实料、保鲜耐放,在海陆丰地区一直以来受到老百姓的追捧。

  潮汕有“吃甜粿,睇虎狮”的过年习俗,甜粿作为地方春节“年味”的文化符号之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保护传承好汕尾甜粿的制作技艺,意义极为深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主办: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汕尾市城区政府网站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4415020001  粤ICP备07026143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76号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