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第三条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是践行人民至上重要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城市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汕尾市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认真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理念,以“绣花功夫 ”狠抓城市精细化管理。以党建为统领,开展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持续深化理论武装,提升执法能力素质和规范文明执法水平;以制度建设为抓手,编制《汕尾市城区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试行)》,先后出台《汕尾市城区“严管路”管理办法(试行)》等多个配套文件,形成了“1+N”系列指导文件,标志着汕尾市城区精细化管理的框架设计基本形成;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以“创文巩卫”为主线,以“美化、净化、亮化”为抓手,重拳整治违法建设,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建筑垃圾专项整治,不断规范户外广告,大力整治城区“六乱”,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一支“心中有账、肩上有责、手里有招、脚下有风”的执法铁军逐步形成,城市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城市环境变得更加整洁、城市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人居环境变得更加温馨舒适。
但随着汕尾城区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速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与城市发展的差距、城市服务与市民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存在许多痛点难点问题亟待解决。
一、加强城管执法力量建设,打造精细化管理的“宽肩膀”
目前,汕尾市城区部分镇街领导对“一支队伍管执法”的思想认识有待提升,没有将下放的队伍当成真正的综合执法队,而是当成一支“救火队”,哪里需要就指向哪里。甚至部分执法人员并不从事城管执法工作,而是参与各种社会事务服务,忽略对市区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执法的本位管理,导致执法队伍履职缺位。城管队伍中,部分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对“721”工作法缺乏认识,存在运动式执法、选择式执法等问题,能力素质有待提高。城管队伍中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较少、新手多、变动大、执法业务不熟、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执法能力比较薄弱,明显影响综合行政执法作用的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水平高低,又取决于干部素质。随着城市快速扩张和人口越来越多,城市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我们不少干部的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还不适应城市发展要求,主要靠过去的经验管理城市,甚至是靠主观意志和个人偏好管理城市。”要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必须建设一支过硬的城管执法队伍,铸就担当的“宽肩膀”,增强成事的“真本领”。一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巩固拓展历次主题教育成效,不断加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站位。二是加强专业培训。通过定期开展执法业务培训和实操性演练,特别是对执法办案中文书使用的正确性、证据链条的完整性、笔录制作的规范性等实践中突出问题进行讲解,不断规范执法流程。同时,开展执法案卷评查,查找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尽快加以完善,以审促学,不断提高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三是激发开拓创新精神。创新执法理念和方式,全面推行“721工作法”,提升用服务和管理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完善“小微执法”新模式,切实提升执法温度,提高执法效能。
二、理顺指挥调度督导机制,构建精细化管理的“大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体制机制不顺,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由于缺少系统设计,目前一些管理事项是“多龙治水”,乱象丛生。部门职责错位、越位、不到位问题仍然存在。汕尾城区城管体制改革后,市、区、镇(街道)三级综合执法体系及城市管理三级网络机制尚未健全完善,“大城管”体系尚未建立。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办多支队伍综合力量因整合力度不够,在联合执法机制上无法形成合力,工作任务指挥不畅的问题时有发生。在城管执法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后,各镇街综合执法队更倾向于优先服从镇街的安排,甚至出现人员在编却从事其他岗位工作。此外,区城管部门与镇街之间互动性弱,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统筹、会商以及协调配合存在困难,部分行政执法职权下放事项交办难、处置难,部分领域存在条块分离又职能交叉,缺管、失管、多管并存,部分案件交而不办、催而不回,影响城市管理效果。
为此,市城管部门通过实施“错时执法”和“联动执法”,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落实督促指导职责,联合属地加强市容市貌巡查,持续整治占道经营、乱摆乱卖等行为,并在联合整治中,加强业务指导,落实“传帮带”责任。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上下贯通的“区、镇、村”三级书记“一把手”亲自抓城管工作机制,形成“区领导对挂点镇街开展常态化巡查督导,镇领导班子分片包干、村领导每日巡查”的强大组织。镇街党政主要领导对城市管理执法亲自抓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村支书带头配合综合执法队伍开展城市管理工作,将城市综合管理责任压实到“最后一米”。通过上述努力,城市精细化管理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目前汕尾的城管体制机制,与打造高品质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加紧构建完善的“大城管”格局,以适应城市发展之需要。
三、推进数字城管改造升级,挖掘精细化管理的“新动能”
城市精细化管理点多、线长、面广、要求高,城区传统的人巡和车巡模式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城市管理需求,让城市管理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
目前,汕尾城管部门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还处于数字化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城管执法经费投入保障,建立与城市发展速度和规模相适应的城市管理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数字化城管平台改造升级,建设智慧城管平台,实现全市联网,实行“一网统管”;要推进移动执法单兵装备、执法用车、执法服装、办公用房及设备等数字化、信息化,保障城市管理执法工作能够及时反应、迅速到位、高效处置。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应用智能装备,综合运用视频监控、无人机采集、市民群众采集等形式,加快推进精细化管理平台的建立,让“互联网+”赋能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