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9-03-06 16:04 来源: 本网 发布机构: 城区政府网站管理中心 【字体:   打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9年2月26日 在汕尾市城区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罗光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区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2018年,我区总体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58亿元,增长8.1%;农业总产值38.24亿元,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03亿元,增长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51亿元,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67.53亿元,增长2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4亿元,增长16.8%;三次产业比重优化调整为20.2∶29.9∶49.9。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水平和行政审批效率稳步提高,“中国县级政府政务诚信综合水平百强县”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城市管理取得新突破,“创文”“创卫”成效明显;污染防治力度空前,城乡居住环境持续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0%、9.0%。高质量完成国防动员演练,扎实做好优抚安置和双拥工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把着力点放在打基础、利长远工作上,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壮大市场主体规模。认真执行省、市“实体经济新十条”“外资新十条”等措施,抓好“小升规”,扩大规模以上企业总量,新增培育“四上”企业26家,完成“个转企”324户,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改善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多证合一”,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11件,公布取消20个单位的证明事项166件。激发市场内在活力,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550户、注册企业528户,注册资本(金)增长近700%。做好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查有效法人单位数4982家,比“三经普”增长227%;清查个体经营户20888家,增长51.3%。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指标大幅度增长,城区(含市直)专利申请量2062件、增长33.1%,专利授权量1602件、增长249.8%。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建省级工程中心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家,培育入库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在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我区有1家企业荣获国赛优胜奖,有2家企业分别荣获省赛一、二等奖。

  促进有效投资增长。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区重点建设项目74个,完成投资158.13亿元,完成投资额比上年翻了一番,投建进度位列全市第一。其中,比亚迪、星河湾等31个项目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信利半导体新建工厂等7个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强化普惠金融“村村通”工作机制,推进金融服务农村和实体经济发展,正确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打击非法集资,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多措并举发展现代农业。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完成农村集体经济资产清产核资242个。完善省级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加快提高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合力促进农机作业市场、流通市场发展壮大,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发展,提高农作物种植农机化水平,机耕完成程度达到98.5%。新增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名特优新”农产品企业共38家。扶持发展远洋捕捞生产和高效生态养殖,海水养殖产量12.55万吨,增长4.7%。

  (二)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以强烈的首位度、排头兵意识,着力拓展空间布局,攻坚“创文”“创卫”,城市开放度、舒适度、美誉度不断提高。

  延展城市发展空间。强力推进土地征储,签订征地协议1.43万亩,完成交地0.53万亩,中心市区建成面积拓宽至33平方公里。协同推动市区对外交通连接和内部交通网络疏通,快速推进并完成海汕公路西闸至埔边段综合改造工程、海滨大道西段市政工程主干道的征地拆迁,为“北扩”“西延”夯实基础;协助升级改造香江大道、海滨大道中、红海湾大道、汕尾大道中等城市主干道4条,红海东路、文明路等市政道路7条;推进金鹏路西段等断头路建设10条;完成修建背街小巷20条;完成建设农村公路硬底化7.55公里。

  强力推进文明建设。投入2亿多元,完善基础设施和文化环境建设。关闭拆除一批碎石厂、洗砂场,取缔拆除一批非法广告设施、违章建筑、乱摆摊点,整治整改一批废品收购站、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和娱乐场所;加强交通秩序整治,落实交通安全“两站两员”,强化日常巡查监管,规范车辆停放,有效遏制交通乱象。发动全区志愿者积极开展“创文”志愿服务活动6036场次。构建“区级实践中心——镇街实践所——村社实践站”三级架构体系,设立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镇(街道)文明实践所7个、村(社区)实践站80个,建立善美讲坛、惠民广场、文化长廊、百姓舞台、文明驿站等225处,搭建理论宣传、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健康体育服务等5个平台。开展惠民文化活动548场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打造健康卫生城区。进一步巩固“创省卫”成果,严格落实“门前三包”,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落实病媒生物防制措施,杜绝“脏乱差”现象。启动创建省健康促进区,广泛开展戒烟、限酒等系列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全年新增申报无烟单位68个,省卫生村通过考核验收8个加强畜禽疫病防控,实现非洲猪瘟疫情“零发生”。

  (三)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坚持推动农村现代化,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稳步推动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等五个方面振兴工作。完成省下达我区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8283万元,支出率达92.0%,位居全省前列。筹集贫困村创建新农村建设资金1.24亿元,投入1.02亿元。完成9个省定贫困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和99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46个非贫困村每村配套100万元同步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完成建设生态宜居村7个;启动建设“一村一主题公园”,开工18个、完成8个;推进“厕所革命”,建成公厕66座,完成“一村一厕”任务。

  创新推动产业振兴。大力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举办首届特色产品推介会和首届晨洲蚝美食文化节,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捷胜镇军船头村沙葛种植、红草镇晨洲蚝养殖等6个产业项目率先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并取得初步成效;捷胜镇大流村桑葚酿酒合作社和东涌镇洪流村“农家乐”、东石村农业产业田园综合体等3个产业项目正在加紧推进。捷胜镇5个贫困村和东涌镇宝楼村、赤古村、龙溪村利用“互联网+”建设电商服务站,与“汕美手礼网”“邻居合伙人”等电商平台合作推介地方特色产品。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新时期(2016-2018年度)上级下达我区精准扶贫开发资金9746万元,已支出8123万元,支出率83.3%,达到资金支出进度要求。100%完成2018年度脱贫任务259户1053人,并全部落实“八有”保障。

  (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坚定决心和有力举措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投资9072.6万元,用于建设垃圾污水设施设备和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其中,新建垃圾收集屋102个、镇级简易垃圾转运站8座;完成大伯坑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工程。配合市有关部门加快市区排污管网升级改造,加快南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及配套管网、北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的建设;完成宝楼水库、赤岭水库、琉璃径水库的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

  大力整治水体污染。全面推进河(库)长制、湖长制工作,各级河长共开展巡河1322次,强化河湖排污口巡查管控,健全日常管护保洁机制,开展“五清”专项治理,初步实现“河畅”目标。拆除品清湖(河)和奎山河上游流域非法养猪场97家、猪舍约70000平方米;完成奎山湖周边住宅区污水管网改造;建设村级污水处理系统11个。配合市做好奎山湖、奎山河黑臭水体治理。抓好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和省环保督查问题整改,率先在全省完成市级饮用水水源地生活面源污染问题“清零”。

  推进林地山体修复。有序推进全区林地山体、沿海防护林带生态修复,全区森林覆盖率43.4%。完成建设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21218亩,生态景观林带建设11公里、660亩,森林抚育面积50324亩。海汕公路两侧绿化美化及山体修复建设3955亩。创新推行“山长制”,清明节期间森林火灾宗数下降84.3%,防火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扬。

  (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向改革要动力,着力突破发展瓶颈,优化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学校布局调整,创新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撤并“麻雀学校”15所,交流轮岗校长及中层干部20人、教师411人,学校结构、教师队伍和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有力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成功创建。省政府正式授予我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称号。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区医疗集团建设,构建“一中心、多支点、全覆盖,能防能治能救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启动全区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建立居民健康电子档案316313份。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家庭医生常住人口签约人数超14万人,重点人群签约人数超6万人。实施集团总院医疗技术下沉基层分院帮扶试点工作,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全年上转患者2763人次,下转患者444人次,初步实现分级诊疗。

  落实环卫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下放5个基层环卫站管理职能到市区街道办事处,建立健全垃圾清运和日常保洁网格化机制,做到全覆盖、无死角,确保城市清扫保洁率98%以上、道路机械化清扫率50%以上、垃圾“袋装化”普及率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6%以上,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全面改善卫生环境。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持续增强人民福祉。

  提升基本保障水平。积极推动就业创业,启动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举办企业用工招聘会24场次,新增就业人数 7173人,帮扶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5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5%以内。持续推进社保扩面,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参保人数90580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兜住民生底线,按要求提高各项救助标准。实施“银龄安康”行动,为60周岁老年人续保意外伤害保险4.4万名;完成改造贫困残疾人居家环境无障碍设施75户。着力做好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精神病人救助救治工作。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新建社区康园2个,配套健全健身点338个;举办或协办大型体育健身活动16场次,全力推进全民健身。强化消防能力建设,完成村(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66个,捷胜镇率先组建镇级专职消防队。完成区图书馆和区文化馆升级改造;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公园)14处;全面建成镇(街道)综合文化站7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94个。省、市、区十件民生实事全部按标准落实或有序推进。

  挖掘推广特色文旅。全面整合旅游资源,挖掘打造得道庵、龟龄岛、坎下城、黎明洞等特色景点,开辟红色寻根之旅、民俗祈福游、生态康体休闲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全年接待外来游客240.51万人次,增长24.3%;创旅游收入13.8亿元,增长29%。大力推广地方特色文化,汕尾渔歌上省晋京展演,白字戏《公烛》获得广东省群众戏剧曲艺花会金奖。

  (七)强力推进平安城区建设。坚持创新社会管理,以创新城乡社区治理专项改革先行点工作为契机,以点带面,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强化治安防控。完成重点场所更换高清监控摄像头965个、高空望云台3套,建造人脸数据采集卡口7部,实现重点场所数据防控全面覆盖。保持打击刑事犯罪高压态势,全年立刑事案件447宗,下降8.6%;侦破刑事案件379宗,破案率提高16%;查处治安案件600宗,下降12%,实现各类案件“低发高破”,全区治安形势稳定良好,群众安全感测评结果位居全市第一。

  深化禁毒工作。结合“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坚持海陆并进、查堵结合,持续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增加禁毒投入,提高举报追逃奖励标准,加大对吸毒人员的收戒力度,完善“6·27”“8·31”工程。强力推进港口海域禁毒专项整治,严查往来船只,清理拆除私建码头26处,有效遏制毒品流通。关键毒情指标明显持续下降;外省外市破案指向(中转集散)城区案件下降260%;收戒吸毒人员601人,新滋生吸毒人员数下降31.7%,实现连续三年下降。

  强力扫黑、铁腕除恶。组织开展10年警情“大起底”、旧案旧件“大翻查”、网络舆情“大扫描”“一村(社区)一研判”等系列活动,打掉涉黑恶团伙12个83人,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逐步化解信访积案,全年进京、上省、到市、来区上访批次下降40.4%、人次下降56.2%,信访事项回复率100%、办结率100%。圆满完成各个重大敏感节点维稳安保任务,被列为广东省9个“维稳工作示范点”之一。

  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及重点时段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隐患整治,坚持滚动循环复查“二合一”“三合一”等重点消防隐患场所,全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8.8%和60.0%,实现中小学生溺亡事件“零发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2017-2018年度,我区荣获“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区”称号。

  (八)着重优化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为民情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加强学习提高站位。以“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为抓手,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召开区政府常务(扩大)会议专题学习15次,举办政府党组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27次,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围绕贯彻落实“四个走在前列”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开展多项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及整改实施方案,切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汕尾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着力提升行政效能。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工作,全力推进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努力构建“廉洁、高效、规范、便民”的政务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全年受理群众咨询各类审批和服务事项35437件,办结34492件,办结时间缩短30%以上,切实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定期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人民团体意见,积极研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件;承办市交办人大议案、政协提案36件,办复率100%。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推动政务公开。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广泛开展群众性宣传活动281场次,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48个,其中马宫金町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在法治广东考核和全省综治考评中,我区普法工作均获满分,两项考核考评的单项工作排名并列全省第一。

  强化廉洁政府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一以贯之纠正“四风”,持续用力正风肃纪,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查处“为官不为”问题66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控“三公”经费,主动接受群众、媒体和审计监督,着力打造一支为民务实、高效担当、廉洁守法的钢铁队伍,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此外,人民武装、海防与打私、应急管理、人防、外事侨务、对台、档案、修志、民族宗教、残联、侨联等工作全面扎实推进。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工作实践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干部群众风雨同舟、众志成城、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向驻汕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城区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诚挚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一是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全区生产总值仅占全市12%,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44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市8%,行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少,产业结构总体处于中低端,创新引领能力较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困难重重。二是城市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不高。中心城区智能设施仍不完善,“网格化”管理亟需加强,乱搭乱建、乱摆乱放、违法建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创文”“创卫”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三是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突出。城乡融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市区街道与周边乡镇发展差距较大,民生基础配套设施不足,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少、水平低,镇村道路交通、地下管网、信息工程等相对落后,环卫、社会福利等欠账较多。四是社会治理压力较大。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风险隐患较多,基层自治能力有待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形势依然严峻。五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有的政府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市区“一盘棋”思想不够牢固,“放管服”改革仍需深化,事中事后监管仍需加强,营商环境仍需提升。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深入人心、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是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广东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是我们城区三十而立整装再出发,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起始之年。

  站在新起点,迎来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四个方面工作要求的新使命,强调把缩小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与珠三角发展差距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紧迫任务,为我们凝心聚力、振兴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顶层设计,我们作为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东岸城市,将享受最直接、最便利的辐射带动和外溢红利。

  省委、省政府提出广东全域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明确把沿海经济带作为新时代广东发展的主战场,我们将作为承东接西重要战略支点。省委李希书记提出把汕尾建成沿海经济带的靓丽明珠,奋力走出一条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尤其是《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出台,明确把海陆丰革命老区建设成为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红色文化传承和红色旅游示范区、革命老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示范区,汕尾将在财政、投资、产业、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享受一揽子政策扶持。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心城区发展,在重大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和财力保障上给予城区大力倾斜和支持,着力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打造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商贸“六个中心”。机遇当前,乘势而上,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迎头赶上,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努力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

  2019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广东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李希书记到汕尾调研时的指示要求和市委七届八次全会、区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扎实推进“五化”“五城”各项工作,全力打好“六大攻坚战”,加快实现“四大提升”,奋力打造“首善之城、大美之区”,为把汕尾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2019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农业总产值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0%,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市下达的年度计划。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八大方面工作:

  一、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高位谋划,科学布局,成为汕尾融入大湾区建设的排头兵。要深究细研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要求,用足用好《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两个文件,分类细化产业共建、科技创新、基础建设、营商环境、生活环境等领域的任务目标,科学制定贴合城区实际的系列实施方案,狠抓工作落实。

  ——广开门户,扩大开放,成为承接大湾区优势资源的试验田。既要抢抓省和市推进高铁、高速公路、城际线、港口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全面对接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融入大湾区综合交通网络。又要主动对接大湾区高端产业、高新技术、雄厚资本和顶级人才,充分发挥政策、土地、资源、环境等优势,吸引这些产业、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向我区外溢辐射。尤其要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争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经济等重大领域的项目、企业、人才落户城区。

  ——对标先进,提升形象,成为大湾区城市群优质生活的后花园。对标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的先进管理模式,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和营商环境。着力优化相关城市配套设施与服务,引进高端休闲旅游产品;实施更优人才政策,积极引入大湾区优质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深化社会治理合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城市功能,打造高品质生活示范区。

  二、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联动推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壮大地区经济规模。充分利用好国家、省有关帮扶企业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各种优惠政策,落实减税降费、“实体经济新十条”“民营经济十条”等政策,配套制定贴合城区实际的经济扶持措施,切实为企业“减负”,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鼓励企业以“机器换人”和“上云上平台”方式,加快实施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质量及技术含量,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持续开展“暖企”行动,切实解决企业发展、创新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助推企业发展。加快市场主体建设,按产业特色和规模实施分类培育,大力培育“四上”企业,积极促成一批“个转企”,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劲的优势企业。

  ——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培育出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农业+旅游”模式,鼓励田园综合体建设,延展农业产业链,加快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流通服务、休闲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促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6月底前通过省级验收。加大对农产品推广的政策扶持,高水平举办各种特色产品宣传推介活动,大力支持红草镇“晨洲蚝”、东涌镇“宝楼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加强同省内外高校、研究所交流,开展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增加农业科技支撑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力争2019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展壮大海洋渔业,依托马宫港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推进海港码头建设项目落地,规划建设海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打造集中、整合、多元、专业的贸易链,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发展。

  ——推动工业聚集发展。以红草工业园区为载体,全力推进产业共建,建立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重点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信利光电等企业为龙头,强化产业链招商,聚焦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力争引进落地一批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

  ——促进现代服务业繁荣。加快推动城区香港商会大厦规划建设,打造经济合作平台、民营企业总部基地、民营经济服务中心,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做好旅游顶层设计,优化旅游产业布局,重点挖掘和利用滨海、生态、红色革命等资源,打造一批旅游示范点、示范区。依托凤山祖庙旅游景区,与三马路骑楼文化和“关帝庙”民俗传统文化连片开发、融合发展,打造一条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风情街。激活零售餐饮消费市场,着力重塑二马路历史商贸繁荣景象,大力打造购物一条街;发挥海产品资源优势,创建海产品一条街。

  三、发力基础建设和服务管理,加快促进城市品质提档晋级

  ——推进土地收储工作。抓紧完成2018年已征地块补偿扫尾工作,落实市新下达任务,加快工业大道西周边地区和香江大道以南片区土地收储,为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提供用地保障。加快红草工业园区向周边扩容,为承接好省对口帮扶政策、资金、项目和深圳产业帮扶,打造重要平台。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区重点建设项目初步安排76个,年度计划总投资160亿元,其中列入市级项目59个。要抓紧推进比亚迪等一批产业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发挥效益;推进保利金町湾旅游休闲度假区、星河湾、华润万象天地、碧桂园商业中心、万升广场、农商行大厦、信利中央广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和顺上村等一批“三旧”改造项目;协助推进市民服务广场、“三馆一中心”、档案馆、工人文化宫等公共项目建设。

  ——完善交通等设施建设。配合市推动广汕高铁、汕汕高铁建设,推动深汕西高速公路改扩建,推动工业大道西段、城北路、环城快速干道、珠东快速路城区段等道路建设;确保汕尾大道中(西闸至埔边)和海滨大道西及沿线区域无障碍施工;加快文明路、兴华路、翠园街等综合升级改造,打通金鹏路西段等10条断头路;扎实推进20条市区破旧道路修复改造工程;协助恢复汕尾至香港海上客运航线;落实省、市新一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协同开展5G网络试点;加快变电站、天然气管网、汽车充电桩建设。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统筹推进中心市区“东拓、西延、北扩、中优”,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推动市区与海城、红海湾同城化一体化发展。将“精细化”贯穿中心城区建设和服务管理,推进“五化”“五城”工程,启动市区“见缝插绿”行动,开展城市微改造;并向东涌、马宫、红草等镇村延伸拓展,持续深化“网格化”管理,深入开展干线公路、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卫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整顿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违规行为;加大违建巡查管控力度,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补足消防、技防、人防等安保设施,以及环卫设施设备短板。

  ——攻坚“创文”“创国卫”。深化“创文”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加快建设文化馆、美术馆、少年宫等文化教育设施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一街一巷一主题”等文化工程;深化行业文明创建,着重打造文明窗口单位,努力做到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形象优雅、管理优化,提高服务便民利民水平。巩固提升省卫生城市成果,实施“创国卫”八大攻坚行动,推进示范区、示范街、示范小区等建设,确保年底前基本达到“创国卫”标准,力争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农村发展崭新局面

  ——聚焦精准脱贫。落细落小落实脱贫攻坚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支撑保障。特别是针对省定贫困村、重点贫困户,强化对特殊贫困群体的精准帮扶,扶贫资金主要向贫困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和因病致贫返贫家庭倾斜,确保扶贫项目安排精准、扶贫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到户精准,确保今年1123人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把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确保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

  ——推动产业扶贫。在“输血式”扶贫的基础上,结合各贫困村实际情况,把扶贫和扶志、扶智、扶技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一村一企”行动,着力把自然景观、农副产品、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地方资源禀赋转化为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活干,实现产业规划与贫困户的有效对接,提高产业扶贫成效。围绕地方特色产品,加快推进国家地理标志申报工作,奋力打造地方文化特色产业新农村;推动“旅游+”“互联网+”特色产业发展,大力推广电商扶贫,积极促成更多贫困村、贫困户与电商平台合作,拓宽地方特色产品销路。

  ——加强新农村建设。深入落实“五个一”工作要求,开展全域推进干净整洁村(社)工程,着重将9个省定贫困村打造成美丽宜居乡村样板村,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推动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完善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实现所有自然村环境整治规划、新增农房建设、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纳入规划全覆盖。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年底前60%以上自然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一村一主题公园”“一村一公厕”。启动建设乡村“创客”示范点,选择基础条件较成熟的村,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吸引并扶持青年“创客”进驻发展,为农村注入青春活力。

  五、抓好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打好碧水保卫战。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深入推行河(库)长制、湖长制,加快推进品清湖(东涌)、黄江河(五雅河)、马宫河、前进河等中小河流专项治理工程。打好黑臭水体歼灭战,配合市完成奎山湖污染区清淤疏浚工程和奎山河整治清淤工程,完善老建成区雨污分流改造;实施整区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推进黄江河重点流域(城区范围)入河排污口整治、河道清淤疏浚和生态修复工程;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加大对宝楼水库、赤沙水库等饮用水源的综合整治力度,确保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和群众饮水安全。

  ——打好净土保卫战。从严控制化肥农药使用,大力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防止禁养区内出现新的畜禽养殖场,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农村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土壤分级分类管理和土壤环境动态监控,加强土地环境风险评估,合理调整种植种类。

  ——打好青山保卫战。全面落实2019年造林任务14612亩,森林抚育49438亩,生态景观林带18公里1080亩,省级乡村绿化美化工程5个。有序推进山体生态修复,重点做好新建扩建公路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以及芳荣生态公益林示范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建设和乡村绿化美化工作。扎实推行“山长制”,落实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严厉打击破坏山体违法行为。持续开展“三道四区”违规建造坟墓专项整治。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和效益补偿工作,加快桉树退出。

  六、均衡发展社会事业,补齐补足各项民生短板

  ——大力提升教育水平。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教育现代化先进区为新起点,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引进社会资本,开展多种办学模式,推进教育优质发展。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办学方向,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优化完善“县管校聘”管理,促进师资配置更加均衡合理。大力实施学历提升计划,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办好“感动城区年度教师”活动,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大力改善医疗服务。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统筹推进“三医”联动,以“强基层、促健康”为目标,以区医疗集团为载体,促进人员、资产、技术、服务、信息、管理一体化,建立健全功能清晰、运行有效、群众受益的医联体。切实提升逸挥基金医院综合实力,打造汕尾市区域医疗中心。力促逸挥基金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尽早开业运营,加快医学教育中心、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和香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进度;全面铺开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和重点专科建设,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支持民营医院发展,规范引导社会办医,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做好重大疫病防控,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大力发展文体事业。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及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创作、生产和传播,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力作,推动群众文化繁荣发展。加大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系统开展红色史料收集整理研究和革命遗址普查抢修,挖掘红色资源,还原革命历史原貌,争取更多革命遗址和遗迹纳入国家、省级、市级文物保护级别。重点加快推进“海陆丰中心县委”遗址、铜锣寨等红色革命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加快沙坑文化博物馆建设

  ——大力完善社会保障。稳步提高低保、五保、残疾人、孤儿生活补助标准;落实稳就业工作部署,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工程,推进劳动力技能培训,吸引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力争城镇新增就业7200人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人以上,妥善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特困人员生活保障问题。大力补齐公益性殡葬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公益性骨灰楼修建,积极发动社会资本参与公益性骨灰楼建设。同时,统筹促进统计、物价、工商联、民族宗教、人防、侨联等工作全面发展。

  七、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营造平安稳定和谐环境

  ——强化综治维稳。以“雪亮工程”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平安城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建立覆盖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视频监控网络和覆盖重要道路的治安卡口系统。大力打击涉毒涉枪、“两抢一盗”、走私、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着重推进全民禁毒工程,坚决打赢禁毒人民战争。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零容忍”的态度,深挖彻查,全面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处理力度。推进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深入推进平安城区建设,把城区建设成为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

  ——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活动,找准问题,建立台账,动态管控。全面提高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能力,完善三防、预警、应急指挥等现代管理系统,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安全预防控制体系、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网格化智能化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坚决防范各类金融风险;提升市场监管和执法办案水平,着重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

  ——强化社会基层治理。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扎实推进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工作,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支持和鼓励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聚集弘扬社会正能量,建设文明美丽新城区。

  八、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整体效能

  ——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统一部署,确保在3月底前基本完成机构改革,推动政府职能优化。大力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压减政府权责清单,深化商事登记制度和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推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审批服务,提升政务服务能力,营造便利化营商环境。妥善推动国有“僵尸企业”出清重组,坚决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坚决维护宪法权威,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监督、法律监督,落实区人大各项决议、决定,定期报告工作;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切实办好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主动接受群众、媒体和审计监督,加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管理。强化政府督查督办职能,大力推动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做好政务公开、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扎实推进“七五”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和一般性支出,加强审计监督,健全内审机制,抓好审计整改工作。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坚决整治各种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和庸政懒政怠政现象,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严格工作责任制,始终保持廉洁本色,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中有新担当新作为,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各位代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历史巨轮已经鸣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夙夜在公、闻鸡起舞、日夜兼程,以攻坚克难的勇气、昂扬奋发的斗志、真抓实干的作风,为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振兴发展,奋力打造“首善之城、大美之区”,把汕尾建设成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而努力奋斗!



附件1

汕尾市城区2019年十件民生实事

序号

项目名称

责任单位

主要内容

计划总投资

2019年计划

备注

具体任务

投资计划

1

新增发放租赁补贴60

区住建局

全区发放租赁补贴60户。

按中央、省专项资金补助标准执行。

全区发放租赁补贴60户。

按中央、省专项资金补助标准执行。

 

2

加快推进全区农房保险

区金融办,承保保险机构

发动全区农户投保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由市县两级财政给予配套保费补贴。

省、市、县财政及农户农房保险保费总投资约14.8万元,其中城区投入5.5万元,承保金额约14.8亿元。

招投标确定承保保险公司;全区农村住房保险投保率达95%以上。

省、市、县财政及农户按规定比例负担。

全区农户共17838户。

3

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

区卫计局、区妇联、区财政局

完成《关于开展汕尾市2019年度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工作的通知》的城区计划任务。

为全区0.62万名农村妇女免费进行“两癌”检查。共需140.43万元(其中市级配套约42.13万元),区级配套约98.3万元)。

全区完成0.62万例农村妇女“两癌”检查。

市级配套约42.13万元;县级配套约98.3万元。

 

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不低于每人每年60元。

区卫计局、区财政局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不低于每人每年60元。

全区41.79万常住人口中央、省、市、县(市、区)四级共配套共配套18319.8万元(具体各级补助比例按中央、省文件相关文件为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补助标准不低于60元。

2019年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全年计划总投入2507.4万元。

 

5

完成全区26间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任务。

区卫计局,各镇(街道)

2019年底前完成全区26间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任务

建设26间村卫生站,每间按照26万元标准建设。

2019年底前完成全区26间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任务

每间按照26万元标准建设。

建设经费计划由市、县(市、区)按照5:5比例先行承担,待省级补助资金到位后再行冲抵。

 

6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148//月提高到170//

区人社局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148//月提高到170//

2019年全区城乡居保60周岁及以上老人领取待遇月平均人数大约3.7万人。基础养老金全年计划总投入7548万元。

20191月起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按新标准170元发放。

2019年全区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全年计划总投入7548万元。

 

7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各级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530元(暂定)。

区人社局、区财政局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各级财政补助标准从年人均490元提高到530元(暂定)

2019年度全区参保缴费任务指标为30万人。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各级财政补助标准从年人均490元提高到530元(暂定)

提标增加补助由中央、省财政全部负担。

 

8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开展普惠型职业技能培训,对按规定参加职业技能晋升培训、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在粤务工省内外城乡劳动者给予补贴,提升全区1500人次就业技能水平

区人社局、区财政局

贯彻落实劳动力技能提升晋升培训政策,大力开展劳动力晋升培训工作

2019年,我区计划培训初级工1500人,根据汕财社〔201470号文,按人均标准2000/人次测算,共需技能晋升培训补贴资金300万元,计划总投资300万元。

2019年计划任务:中烹(粤菜师傅)900人;美发师200人美容师200人;育婴师200人,总共计划免费培训1500人。主要措施:1、开展调查摸底,掌握培训资源状况。2、组织宣传动员。3、培训专业与市场需求相结合。4、严格培训过程监管,确保培训效果。

第一季度50万元,第二季度100万元,第三季度100万元,第四季度50万元。

 

9

全区帮扶45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区人社局

坚持“就业就是最大民生”思想,贯彻落实积极就业创业政策,提高就业质量

2019年我区计划投资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180万元。

全区帮扶45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并对其进行社保补贴。主要措施:积极开展职业介绍及技能培训工种,健全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再就业,开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劳动力培训,计划举办帮扶就业困难人员专场招聘会8场。

第一季度40万元,第二季度50万元,第三季度50万元,第四季度40万元。

 

10

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生活费补助和免学费补助

区教育局

建档立卡贫困户口子女每人每学年生活费补助标为小学和初中3000元,高中和中职5000元(含国家助学金),高等专科10000元(含国家助学金),免学费补助为高中2500元、中职3500元,高等专科5000元。

2019年预计建档立卡在校生1348人,投资460万元,高中助学金1192人,补助标准2000/年人,投入238.4万元

做好对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按就读学段(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职和高等教育)的免学费和生活费补助人数的核实、确认、录入、审核等工作。

2019年预计建档立卡在校生1348人,投资460万元,高中助学金1192人,补助标准2000/年人,投入238.4万元

 

11

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区教育局

提高教育保障和发展水平,全面开展普通高校本专科和研究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

2019年预计全区大学生贷款人数约900人,贷款金额约720万元。

2019年大学生生源地贷款本专科人均贷款不得超过8000元,研究生人均贷款不得超12000元,确保应贷尽贷。

2019年预计全区大学生贷款人数约900人,贷款金额约720万元,由国家开发银行放贷。

 

12

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生活补助人均不低于每月1000元标准

区教育局

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生活补助人均不低于每月1000元标准。

2019年,城区东涌镇、捷胜镇、红草镇的教师生活补助人均不低于每月1000元标准。

20191月起,城区东涌镇、捷胜镇的教师生活补助按人均不低于每月1000元标准发放。

全面贯彻落实粤财教〔201631号文件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具体个人发放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制定。

 

13

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

区司法局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促进司法公正,充分发挥律师在刑事案件审判中的辩护作用,在法院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完善律师值班制度,落实律师办案补贴。

50

1、在法院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

2、建立律师资源库

3、落实刑事案件辩护律师

4、落实律师办案补贴

1、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计划投资20

2、律师办案补贴预计支出30

 

14

学前教育困难家庭幼儿资助

区教育局

资助学前教育困难家庭幼儿人

2019年城区资助学前教育困难家庭幼儿1400人,每人每年1000元,总计划投资140万元。

 

140万元

 

15

提高低线民生各项保障标准

区民政局

1、提高城镇、农村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10%-11%2、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水平,分别从每人每月1560元和950元提高到1685元和1025元,平均提高8%3、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每人每年1890元、2520元提高到1980元、2640元,提高5%4、调整提高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

5、提高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且不低于当地现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定。

1、城镇、农村低保对象最低生稍大保障提标增加部分资金341万元;总计划资金:3685万元。

2、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补充提标增加部分资金15万元,总投资217.1万元。

3、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标增加部分资金10万元,总投资1225万元。

4、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贴提标增加部分资金140万元,总投资预计1400万元。

5、提高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标增加部分资金59万元,总投资预计649.8万元。

1、对全区8498人低保对象进行提高生活标准。其中城镇2871人,农村5627人。

2、提高全区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费标准并逐月正常发放。

3、对全区符合条件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资金。

4、提高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

5、对全区城乡特困人员652人,城镇特困93人,农村特困559人,提高资金发放标准。

1、全年落实资金3685万元。其中提标增加标准部分资金为341万元。

2、217.1万元(集中供养孤儿需发放8.1万元;散居孤儿需发放209万元。

3、1225万元(护理残疾人需发放补贴资金837.2万元;生活残疾人需发放补贴资金387.8万元。

4、优抚对象优抚和生活补助预计投入资金1400万元。

5、全区城乡特困人员总652人,投入总资金649.8万元。

 

16

2018年全区特困供养人员护理标准

区民政局

分全自理、半自理和全护理标准三个档次确定:全自理的特困人员月人均护理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2%确定;半自理(半失能)的特困人员月人均护理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30%确定; 全护理(失能)的特困人员月人均护理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0%确定。

131.98万元

对全区652名特困人员发放护理费

全区城乡特困人员652人总护理费,投入总资金1319760元,全自理每月30元,半自理每月430元,全护理每月850元。

 

17

汕尾市城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区住建局,各镇(街道)

整区推进农村污水建设,在全区各镇街道村庄铺设约40千米截污主管网,建设50个农村污水处理站等污水基础设施。

1.58亿元

整区推进农村污水建设,在全区各镇街道村庄铺设约40千米截污主管网,建设50个农村污水处理站等污水基础设施。

投入资金1.58亿元

 

20

城区46个村全域创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区委农办,各镇(街道)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4.6亿元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计划投资5000万元

 


附件2

名词解释

 

1.“小升规”。有计划地推进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等四类规模以上企业的统称。

3.“个转企”。个体工商户转变为企业。

4.“多证合一”。指将有关涉及市场主体登记、备案等各类证、照,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使企业在办理营业执照后即能达到预定可生产经营状态,大幅度缩短企业从筹备开办到进入市场的时间。

5.两化融合贯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简称“两化融合”。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存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企业全局,可以帮助企业依据实现自身战略目标所提出的要求,规范两化融合相关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形成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所要求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6.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示范基地。指广东统筹整合部分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集中力量、集成技术,高标准建设的一批融合设施、农艺、科技、质量安全与经营主体一体化的现代农业要素集中区域。

7.香江大道。规划名称或原名称为汕尾大道、海汕路、海汕公路。现命名为香江大道东(汕尾大道-工业大道)、香江大道西(工业大道-长沙湾)。

8.海滨大道。规划名称或原名称为海滨大道、湖滨大道、香湖路、金湖路。现命名为海滨大道东(流口-星光广场)、海滨大道中(星光广场-罗马广场)、海滨大道西(罗马广场-金町湾沙滩公园)。

9.汕尾大道:规划名称或原名称为汕尾大道、海汕路、海汕公路。现命名为汕尾大道南(罗马广场-现红海湾大道路口)、汕尾大道中(现红海湾大道路口-陶河路口)、汕尾大道北(陶河路口-海丰三环路口)。

10.交通安全“两站两员”。“两站”,指乡镇成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并设置交通管理站,在重要路段、关口设立交通安全劝导站。“两员”,建立乡镇专职交通安全员,行政村聘用交通安全协管员。

11.“厕所革命”。指对发展中国家的厕所进行改造的一项举措,最早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改善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这些国家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状况。

12.“八有”保障。有劳动力贫困户安全住房、安全饮用水、用电、电视信号覆盖、网络信号覆盖、教育保障、医疗保障、稳定收入来源或最低生活保障等八个方面都得到保障。

13.“五清”专项治理。指清理非法排污口、清理水面漂浮物、清理底泥污染物、清理河湖障碍物、清理涉河湖违法违建。

14.“县管校聘”:指将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15.社区康园。是集健身、康复、学习、娱乐于一体的残疾人生活乐园,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照料、技能培训、庇护性就业和康乐文体活动等多种服务。

16.“二合一”“三合一”。指住宿与生产、仓储、经营一种或一种以上使用功能违章混合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的建筑。该同一建筑空间可以是一独立建筑或一建筑中的一部分,且住宿与其他使用功能之间未设置有效的防火分隔。

17.“四个意识”。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18.“四个自信”。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9.“两个维护”。指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0.“一门一网式”。指坚持服务便民利民、办事依法依规、信息公开透明、数据开放共享的原则,依托各级实体办事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整合部门职能和审批服务,实现一个门、一张网办事。

21.扎实推进“五化”“五城”。指区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通过抓好教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好平安之城、书香之城、活力之城、智慧之城、善美之城,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新形象,展现中心城区新高度。

22.全力打好“六大攻坚战”。指区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全力打好重点项目建设攻坚战,全力打好土地收储攻坚战,全力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全力打好创文创卫攻坚战,全力打好民生攻坚战,全力打好平安法治攻坚战。

23.加快实现“四大提升”。指区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扎实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振兴发展,加快实现首位度大提升;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加快实现营商环境大提升;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大提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加快实现生态文明大提升。

24.“一核一带一区”。即将区域发展格局明确为三大板块:推动珠三角核心区优化发展;把粤东、粤西打造成新增长极,与珠三角城市串珠成链形成沿海经济带;把粤北山区建设成为生态发展区,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25.“数字政府”。指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发布、公共管理等事务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的国家行政管理形式。包含多方面的内容 ,如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实时信息发布、各级政府间的可视远程会议、公民随机网上查询政府信息、电子化民意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电子选举(或称"数字民主")等等。

26.上云上平台。即“企业上云”和“工业企业上平台”。“企业上云”是指企业通过购买公有云服务,将企业的基础系统、业务、平台等部署到云端,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工业企业上平台”是指支持工业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升级。

27.“三旧”改造。即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

28.“三馆一中心”。即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和演艺中心。

29.“创国卫”八大攻坚行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老旧社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及卫生管理综合整治;建筑工地管理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垃圾转运站、公厕、餐厨垃圾处理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及卫生综合整治;食品安全及“六小行业”公共场所卫生综合整治;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建设综合整治;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综合整治;病媒生物防制综合整治。

30.“五个一”工作要求。“一村一策一方案、一村一图一规划、一村一企一产业、一村一品一特色、一村一园一景致”。

31 . 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32.“创客”。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人。

33.“三道四区”。“三道”指铁道、国道、省道。“四区”是指城市周边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和工业园区。

34.大班额。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向城区涌入,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学校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区学校每个班的人数剧增,56人以上的班的现象。

35.三医联动。指医疗卫生体制、医疗保险制度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个方面的联动和互动改革,通过不断创新医疗、健全医保、规范医药,努力实现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达到医保基金可承受、医院发展可持续、群众负担不增加的改革目标。

36.医联体。指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

37.“僵尸企业”: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4415020001  粤ICP备07026143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76号
地址:汕尾市城区政府大楼  联系电话:0660-3366678   网站地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