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区坚持以党建领方向、以问题为导向、以实干来破题,瞄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窄、经济效益低、带富人才少、增收机制旧等困境,多措并举为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赋能拓路,鼓起村民“钱袋子”,增厚集体“家底子”。
17年撂荒地,在“土地经营”模式下喜获丰收。
人才先行 增强”村级造血“综合实力
该区聚焦乡村产业无人干、没人带等难题,在做好“人才”文章上发力。育好“群雁”,实施农村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行动,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区镇党校培训重要内容,举办乡村振兴战略专题暨城市基层干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培训班,对村干部、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党组织负责人轮训一遍。实施“头雁”学历提升计划,推动116名新任“两委”干部参加“村官学历提升”行动,整体提升村(社区)“两委”干部能力水平。储好“能人”,巩固村(社区)“两委”干部换届成果,注重在农村致富青年、回乡优秀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拔和培养优秀党员进入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目前已储备215人。
试点先行 激活“产业提质”发展动力
“这些地撂荒了17年了,今天终于喜迎收成了。合作社说下半年这里要种植水稻,我相信也能丰收。”在捷胜石岗村,村民周大叔正在番薯种植地里分装番薯,看着那一筐筐番薯,笑得合不拢嘴。村党支部书记周付庆告诉记者,该村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盘活撂荒土地资源,与企业合作共同种植农作物,以“土地经营”模式促进村民增收。“种植的收益将填补村集体经济收入,土地的流转盘活鼓起了农户的腰包。”周付庆说。
村(社区)书记分享管理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动能”。
保障先行 深挖“万众创收”实干潜力
扶智先行 蓄积“产业发展”硬核内力
专家下乡指导村民种养技术。
只有因地制宜,摒弃产业发展固化、僵化等常规思维,才能推动发展。该区始终以智力加盟帮助村社找准产业发展思路和对策,常态化开展村(社区)“书记论坛”,以经验共享、问题共解、互助共进为目的,围绕壮大发展集体经济主题,通过现场观摩、座谈研讨、交流借鉴等方式,推动先进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登台晒成绩谈经验、后进村(社区)找差距拼干劲,进一步开拓产业发展思路;以“村校党建共建”为抓手,推动“一村一品”较为成熟的乡村与华南理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让高校博士团队为乡土人才开展农林水、产供销一体化指导等培训,形成“组织牵头、高校指导、村民参与”的发展模式,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