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新港街道地处广东省汕尾市城区,辖区范围以二马路、香江大道以南为界,沿汕尾港南北两岸分布,总面积20.0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5公里。下辖芳荣、新港、红卫、前进、东风5个行政村和海滨、海港、立新、新园、金海5个社区,共有11274户、户籍人口55314人,常住人口42303人。全街道基层党组织共38个、党员1010名。
【历史沿革】1989年2月设立新港街道,增设海滨、红灯居民委员会;1993年,红卫管理区改为红卫渔业,红灯居委会改为新园居委会;1994年8月,撤销东风渔业管理区,将东风、立新、新风、新虾、前进等5个渔业管理区合并为中渔管理区;1996年6月,中渔管理区分为东片和西片;1999年7月,中渔管理区东片改称东风渔业村,西片改称前进渔业村,立新管理区改为立新居民委员会;2000年4月,从海滨社区划出部分地域设立海港社区;2000年7月,将新园辖区的红灯地域设立为金海社区;2007年,新港街道辖海滨、海港、立新、新园、金海等5个社区和东风、前进、红卫、芳荣、新港等5个行政村。
【资源禀赋】新港街道海岸线长35公里,濒临红海湾,东距汕头港119海里,西距香港81海里,海上交通便利,辖区内汕尾港是粤东对外贸易口岸和物资集散枢纽,可停泊船只1800艘,拥有大小码头10座,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渔港”“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区”。海洋物产丰富,盛产鱿鱼、鲍鱼、龙虾、石斑、鲳鱼等优质水产品;新港村、芳荣村一带土地资源充裕,有将近8000亩可开发土地资源优势,其中大华山森林公园处于未开发状态,属于城市稀有资源。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沙舌尾、银龙湾沙滩、鲤鱼尾、品清湖等自然景点。人文资源丰富,有多处名胜古迹,渔歌、渔谚、民情风俗丰富多彩,特别是汕尾渔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最早可追溯到宋、元时期的疍家史;2014年11月,“汕尾渔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10月30日,新港渔歌队以专场展演的形式首次进京展演,曲目《渔歌里说——我唱渔歌给党听》在北京民族剧院成功演出。此外,辖区内海滨大道、大马路、二马路等商业街、海产街、美食街繁荣发展,商贸旅游气氛浓厚。
【产业特色】海洋渔业是新港街道的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海洋捕捞、海洋养殖、高位精养等产业兴盛。目前,辖区内国库渔船共204艘,养殖场44家,养殖面积达916.1亩,主要以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主。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整合海陆丰中心县委旧址红色基地、蓝色海上游艇观光游、生态康养等文旅资源,充分发挥大华山森林公园、银龙湾、沙舌尾等山海湖城滨海旅游特色,盘活二马路、海边街等商圈经济资源,打造滨海旅游小镇,让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焕发经济活力。
【经济发展】2024年,新港街道农林牧渔总产值29.72亿元,同比增长4.5%;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7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4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9亿元;限上商贸企业销售额17.56亿元;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3932万元。
【基层治理】完善“街道、村、组”三级基层治理架构,规范建设“一中心四平台”,持续深化“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治理机制,大力夯实“田字型+五治一体”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特别是将10个村(社区)划分为44个小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56名,实现基层网格管理全覆盖。充分发挥社会治理中心统筹调度功能,依托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用活用好“民情地图”,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切实打造更高水平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