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城区新港街道红卫渔业村拥有丰富的海鲜资源和传统的渔业文化,总人口约3800人,多以从事渔业捕捞为生。随着渔业捕捞、海上养殖快速发展,海难海损事故、渔船雇工劳资合同及海上作业船只生产纠纷时有发生,且因拆迁后村民散居在城区各个村(居)委,治理难度增大。红卫渔业村立足其独特地理位置,以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为抓手,着力探索“海上+陆上”相结合的海陆共治之路,推动问题源头就地解决。
创新“散居管理暨老大妈队”工作模式,巧织陆上摸排矛盾“一张网”
红卫渔业村积极推进散居管理暨“老大妈”服务队管理工作模式,构建起“片区管理、居民自治、多元参与”的共治共享格局。
一是做好前期研讨。自红卫渔业村拆迁后,村民散居在城区各处,该村村委详细了解散居村民居住特点、管理现状等,将城区划分为六个村民散居片区,每个片区由一名村“两委”干部负责,设立三至四名“老大妈”联系人负责各片区红卫渔业村户籍村民的日常管理,为村民自管自治奠定基础。
二是明确工作职责。制定《红卫渔业村散居管理暨“老大妈队”管理工作制度》,明确“老大妈”收集片区民情民意、维护村民权益、协调解决矛盾纠纷等职责,进一步规范化“老大妈”服务队运行。
三是推动自管自治。“老大妈”服务队按片区划分分别建立村民微信交流群,引导村民即时沟通交流、反映困难诉求、建言献策等,全方位收集矛盾纠纷,当场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村委协调处置,为村委把握居民脉搏、收集一线信息动态提供保障。今年以来,“老大妈”服务队摸排上报邻里纠纷、房产纠纷等矛盾纠纷案件10件,收集意见建议25条。
打造“老船长特色涉渔调解”服务品牌,下好海上调处解纷“一盘棋”
红卫渔业村本着“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渔民和谐”目的,组建“老船长”矛盾纠纷调解队,充分发挥老船长“村情熟、有威望”优势,及时发现矛盾纠纷苗头隐患并化解在船头岸口。
一是从优组建调解队伍。“老船长”矛盾纠纷调解队由村党组织老渔民、老船长、热心乡贤等8人组成,均为广受敬重、熟悉本地人情世故的热心村民。
二是强化党的指导力度。该村党总支根据辖区实际和调解队性质特点,研究制定《红卫渔业村“老船长”调解制度》《“老船长”调解队人民纠纷处理流程图》,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及开展业务培训,引导调解队调解工作法治化、科学化、专业化。
三是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渔民、船长及村民发生矛盾纠纷时,调解队充分发挥熟悉村社民情的优势,第一时间了解事发原因、经过,各方争议焦点等,将有关情况汇报村委后,就地进行劝导、调解,力争最短时间将矛盾化解在早在小、化解在基层。“老船长”志愿调解队近三年来共协助村委调处化解矛盾纠纷9宗,调解成功率达100%(其中涉渔矛盾纠纷5宗),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统筹“网格治理+入户联心”双重发力,拧紧群众事心双解“一股绳”
红卫渔业村持续用好“网格化服务管理”和“入户联心”双重“法宝”,更好靠前解决村民、渔民急难愁盼问题。
一是扎实管好“治理圈”。该村辖区位于汕尾市城区民主广场,聘有2名网格员以民主广场为中心常态化巡查辖区周边情况,今年以来排查并解决如邻里纠纷、房屋买卖纠纷、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等矛盾纠纷共7件,有效维护辖区和谐稳定。
二是织密陆上“入户网”。以“一张网、全覆盖、心连心”为导向,将7个管理网格(六个村民散居片区+一个渔船网格)细分为15个联户区域,组织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网格员、基层党员、“老大妈”等“十类”人员共30人,落实每户每月访遍制,每月共遍访854户村民,并结合“红卫渔业村入户联心建议码”、“联户人员联心卡”等,及时收集村民诉求和矛盾纠纷苗头,实现“指尖反馈、一键解难”。
三是搭建海上“联心桥”。通过定人联船机制构建渔船网格,紧密结合“入户联心”活动,宣传政策法规、摸清渔民困难、针对性进行帮扶等。特别在伏季休渔期间,结合近年来非法捕捞案例,广泛向渔民宣传渔业相关管理规定,引导渔民算好法律帐、经济账,从源头预防矛盾纠纷发生。今年以来,红卫渔业村组织联户队伍共收集意见建议41条,妥善解决村民在邻里矛盾、涉渔纠纷、医疗社保等方面难题22个,进一步提高村民安全感和幸福感。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