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聚焦城区 > 综合信息
分享到:
【聚焦“百千万工程”】打好“改革牌” 盘活“人地财”
2025-06-19 09:11 来源: 南方+ 发布机构: 城区政府网站管理中心 【字体:   

  在汕尾市城区红草镇亚洲村,数十间闲置老屋正经历着脱胎换骨的蝶变——工匠们修缮青砖墙体,未来这里将化身为研学中心、青年驿站等,通过“强村公司+全托管运营”模式激活空心村活力。

  “沉睡资产”变“活化载体”,恰是乡村振兴中资源要素重构的微观注脚。面对人才紧缺、用地低效、财政拮据等现实挑战,汕尾市城区通过人才集聚、空间优化、资金筹措“三管齐下”,试图让“沉睡”的资源要素重焕生机。

  其中,“人才集聚”战略在马宫街道新北村呈现出鲜活的注脚。走进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新北村,华师汕尾校区旁的青创市集人来人往,与古朴景致相映成趣。傍晚时分,由数个集装箱改造的青创市集灯光渐次亮起,部分店铺和摊位成为大学生创业孵化器。

  这处由集装箱构筑的创业空间,并非偶然形成的商业场景,而是城区与高校协同构建的“智力转化枢纽”。城区深挖高校智力资源,鼓励青年学子通过集市创业、非遗文创、研学支教等方式助力乡村发展建设。目前,已成立81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建立45个高校“候鸟联络站”,组建华师大“青年乡村运营团队”,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图片

青年学子返乡参与“百千万工程”。

  针对专业人才短板,城区引进专业乡建团队联合建筑企业,一体推进乡村规划设计、开发运营,成功将空心村亚洲村打造为高新区后花园,推动典型村新北村成为华师大生活家园及校地共建纽带。此外,通过“善美英才”政策优惠,有效逆转人才“虹吸效应”。据悉,2023年全区常住人口13年来首次回流并持续增长。

  如果说人才回流为乡村注入“活细胞”,那么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则是孕育生机的“培养基”。在今年4月底,捷胜镇石岗村稻田金黄,机器忙碌,农民丰收喜悦,这一切变化都得益于对撂荒地的整治,复耕率达91.65%,为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图片

捷胜镇农用地整理。

  汕尾市城区以“1轴1带3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框架,城区实施47个整治项目,累计修复生态用地611公顷,集约利用682公顷农用地、24公顷建设用地,并将整治节余的部分“金土地”精准反哺农文旅融合产业。通过点状供地、城镇开发边界调整等政策工具,保障农首生态园、千禧福农产品加工基地等项目顺利落地。

  同时,联合省农垦高效盘活全区农用地,推动2.78万亩水田复耕、7300亩撂荒地焕新、3000亩盐碱地改良,并围绕田园周边布局休闲农旅、中央厨房等新业态,拓展农文旅纵深空间。

  当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被深度激活,资金要素的高效配置成为破局关键。城区创新建立“六个一点”资金筹措机制。财政专项奖补资金激发基层活力,12个农文旅项目获批专项债;投融资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全区首个2A级国企投融资平台成功搭建;海洋牧场、屋顶光伏开发等11个项目已获得银行融资授信。

  

640.png

中铁助力项目——四季研学园。

  政府资金的“杠杆效应”需要社会资本的“乘数效应”协同发力。为此,城区通过开展招商引资、央地合作等方式,吸引海大集团等实力企业投资建设13个农文旅项目,17家建筑业民企建成32个精品项目。中铁集团连续两年全覆盖帮扶7个镇街,累计实施公益性项目46个、微利性项目16个,成功打造了长沙夜雨台等一批精品项目,其中马宫街道四季研学园环境治理及风貌提升项目获评广东省2024年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项目范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主办: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汕尾市城区政府网站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4415020001  粤ICP备07026143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76号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