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时分,红海湾畔的遮浪奇观处,冲浪爱好者在海浪间尽情嬉戏,游客在怀旧古堡中享受混着海风的咖啡;夜幕降临,二马路美食街上,食客们在烟火缭绕中品尝着地道海鲜……这幅烟火气十足的滨海图景背后,是汕尾市城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精彩实践。近三年,城区农文旅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游客年均增长53%,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9%。
10月17日,在全省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专题会议上,汕尾市城区委书记肖苏分享了这座滨海之城打造农文旅“爆款”的“金钥匙”。
“浮日隐地”咖啡馆成为城区新晋网红打卡点
运营前置:让项目建成即盈利
除了长达169公里的海岸线、376个海岛外,城区还拥有86处红色革命遗址、18.4万亩森林、距今6000多年的沙坑文化以及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红蓝绿古特”资源。
如今,城区紧扣“黄金海岸休闲旅游名城”战略定位,以“资源整合+空间重构”理念,划分四大主题功能区,精心打造8条精品旅游线路,培育22处人气打卡点,将“红蓝绿古特”资源串珠成线,一幅“步步有景、处处可游”的全域旅游全景图已然铺开。
规划先行,运营助力。城区创新实施“边设计、边建设、边运营”,项目启动前就先摸清市场、找好运营方。设计、施工、运营团队同时驻守一线,问题当场议、方案即时调,确保项目“建成即运营、运营即盈利”。
在这一机制催化下,海上古堡、遮浪咖啡街、灶物夜市等一批网红IP火爆出圈。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数字平台实现运营方与村集体收益即时分成,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不仅打开了城乡发展的新动能,更绘就了一幅“景美、业兴、民富”的和美画卷。
海上古堡网红IP火爆出圈
内涵铸魂:从“看风景”到“享风情”
真正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不止于“看”,更在于“感”。为此,城区主动跳出传统赛道,推动文旅从“造景点”向“优体验”“塑品牌”升级。
在鲸鱼主题长沙湾服务区,游客在休憩的同时,不仅可以品味到地道小吃,还可以观看非遗展示,体验海防研学。通过“在地体验”升级消费场景,长沙湾服务区变身为“网红打卡地”,高峰期日均接待游客超9万人次,成功将“过路经济”转化为“落地经济”。
长沙湾服务区高峰期日均接待游客超9万人次
如何避免文旅项目同质化?城区对准“年轻市场”,推出一系列新潮玩法,如举办全省首次海洋综合性体育盛会,开发跳岛游、帆板冲浪、低空飞行等特色项目,策划非遗巡游、妈祖庙会等文旅盛会86场等。其中,“向大海出发 遇见好玩汕尾”成为全网爆款攻略。
面向未来,城区计划在两年内新增12个农文旅融合示范点,奋力打造“西承东联桥头堡、东海岸重要支点”,把文旅产业作为西承东联、融湾发展的新载体、新动能。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