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聚焦城区 > 城区要闻
分享到:
城区凤山街道:“望闻问切”让文明创建更长效
2025-11-04 10:16 来源: 汕尾日报 发布机构: 城区政府网站管理中心 【字体:   

望全局 闻民意 切症结 固长效

——城区凤山街道巧借中医“望闻问切”提升文明创建工作质效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既是关乎城市品质的系统工程,更是检验治理精度的精细活。在城区凤山街道,一场别开生面的“创文实践”正在展开——街道干部职工化身“中医”,将中医诊疗核心的“望闻问切”智慧融入创文工作全流程,通过“望气色”察全局、“闻声息”听民意、“问症结”找根源、“切脉象”施良策,构建起“高位推动、常态督查、专项整治、长效管护”的闭环工作机制,成功实现文明创建工作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治理”的关键转变,为基层文明创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凤山方案”。


立体化巡查+科技赋能 

摸清创文“全脉络”

  中医“望诊”,重在观气色、察形态,以把握身体整体状况。凤山街道将这一理念延伸为对创文工作的“全景式审视”,通过建立高位推动的巡查诊断体系,把准文明创建的“脉搏”。

  该街道第一时间成立由主要负责人挂帅的文明创建工作指挥部,立下“日巡、周改、月调度”的工作规矩。巡查队伍带着“五看”标尺——看环境整洁度、看设施完好度、看秩序规范度、看宣传覆盖度、看群众参与度,深入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把脉问诊”。截至目前,已开展专项巡查255场次,精准发现问题点位3000余处,每一个问题都被纳入“问题清单+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整改一项、销号一项,确保不留死角。

  为破解地面巡查“视野局限”难题,该街道还引入科技力量为“望诊”赋能:无人机航拍对辖区进行全域扫描,卫生死角、违章搭建等“隐蔽病灶”无所遁形;重点区域安装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天候、无死角监管。“人防+技防”的组合拳,织就了一张立体化的巡查诊断网络,为后续精准施策提供了全面、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多渠道听民意+常态督查 

汇聚创文“好声音”

  “闻诊”是中医听声息判断病情的关键环节,而文明创建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由群众“说了算”。该街道坚持“开门搞创建”,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试金石”,通过多渠道倾听民声、收集民意,让文明创建工作始终“接地气、顺民心”。

  线上,社区(村)微信群、“城市文明观察员”平台成为民意收集的“直通车”,居民随时可以将对文明创建工作的意见建议“一键反馈”;线下,居民议事会、“入户联心”走访活动常态化开展,工作人员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听诉求,把“办公室”搬到群众家门口。今年以来,该街道已收集各类意见建议310余条,其中85%的合理化建议被纳入工作方案,真正实现“群众点单、街道接单”。

  为确保民意落地、工作见效,该街道还组建督查组,采取“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各社区、各责任单位的文明创建进展“回头看”。督查结果以“红黑榜”形式在各社区(村)公开通报,整改情况全程跟踪问效。同时,270余名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普通群众组成的“城市文明观察员”,对文明创建工作全程监督,让每一项措施都落到实处、惠及民生。


“一社区一药方”+专项整治 

拔除创文“老病灶”

  “切诊”摸脉象、定症候,是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在充分“望”清问题、“闻”准民意后,该街道精准“切脉”,找准问题根源,摒弃“一刀切”的治理模式,推出“一社区(村)一药方”的定制化解决方案,由分管领导带队下沉一线,逐一指导、逐项破题。

  针对不同社区的特点,“药方”精准施策:老旧小区型社区,聚焦“设施老化、环境脏乱、管理缺失”等痛点,开出“微改造、强管理、优服务”综合治理方,通过更新基础设施、整治环境卫生、强化精细管理,让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商住混合型社区,瞄准“占道经营、车辆乱停、环境卫生”等难题,采用“严执法、疏堵结合、共建共治”策略,规范商户经营、规划停车区域、建立商户自律组织,让商圈秩序更井然;农村转型社区,应对“习惯难改、设施不足、意识落后”等挑战,实施“转观念、补短板、树新风”路径,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公共设施、培育文明乡风,推动乡村面貌和村民习惯双提升;新建住宅型社区,破解“邻里淡漠、参与不足、文化缺失”等困境,以“搭平台、创载体、育文化”为抓手,建立邻里议事平台、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培育特色社区文化,让社区充满“人情味”。

  针对各社区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该街道还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推进“城市主干道综合治理行动”“全民大扫除志愿服务活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整颜日行动”等,累计清理卫生死角7600余处,规范占道经营5800余宗,劝导不文明行为8000余人次,辖区环境秩序焕然一新。


长效管护+多元共建 

筑牢创文“防护墙”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固本培元”,该街道通过“问切结合”,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文明创建成果,防止问题反弹,推动文明创建从“短期突击”向“常态长效”转变。

  该街道制定《汕尾市城区凤山街道持续推进文明创建专项提升行动工作方案》,明确各社区(村)、各单位职责分工和工作标准,将全街道划分为66个基础网格,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街道协调”的治理格局。

  在党建引领下,该街道还探索“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创文路径。建立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四方联动”机制,形成治理合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注册志愿者9984名,常态化开展文明劝导、环境整治、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推出“文明积分”制度,对积极参与创文的居民给予积分奖励,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让“要我创”变成“我要创”。

  为确保文明创建工作不偏航,该街道建立动态监测评估体系,通过定期满意度调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科学评判工作成效,及时调整“药方”;同时明确责任追究机制,对工作不力、推诿扯皮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以刚性约束保障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如今的凤山街道,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居民小区秩序井然,农贸市场规范有序,群众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文明创建工作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凤山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将继续深化“望闻问切”工作法,坚持“一社区一药方”,不断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效能,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努力建设宜居宜业、文明和谐的美丽凤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主办: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汕尾市城区政府网站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4415020001  粤ICP备07026143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76号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