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聚焦城区 > 城区要闻
分享到: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看汕尾城市升级如何与十五运盛会同频共振
2025-10-22 15:23 来源: 汕尾日报 发布机构: 城区政府网站管理中心 【字体:   

640 (8).png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汕尾跑出蝶变加速度

——看城市升级如何与十五运盛会同频共振

  盛装迎盛会,满城尽期盼。

  当时代的聚光灯聚焦南海之滨,一场国家级体育盛会正为汕尾撬动城市能级跃升注入战略动能。第十五届全运会帆船赛事落地汕尾,不仅是一场竞技体育的盛会,更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契机。

640.png

帆板运动员正在训练

  在“百千万工程”与全运会机遇的双轮驱动下,这座城市正经历着从城市面貌到发展内涵的深刻变革。这既是汕尾贯彻落实体育强国战略的生动实践,也是服务全国全省大局、展现新时代革命老区精神风貌的责任担当。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以“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为核心指引,执“帆船”之笔绘就现代化发展新图景,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汕尾实践的崭新篇章。

城市新颜从“面子”光鲜到“里子”精致

  金秋十月,汕尾红海湾碧波荡漾,帆影翩跹。位于遮浪半岛的广东海上项目训练中心作为赛事承办场地,凭借其标准化的竞赛设施与完善的配套服务,即将迎接全国帆船健儿的到来。

  这场体育盛事的筹备,恰与汕尾持续推进的“百千万工程”“明珠系列”攻坚行动同频共振。近年来,汕尾坚持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通过外塑“颜值”、内修“气质”,突出连线成片推进“全域提升”。在已规划建设30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基础上,进一步谋划打造10个“连线成片”示范片区,覆盖面积达942平方公里。同时,以全市2条高铁、3条高速、4条国道为主骨架,创新实施“234”连线扩面集成打法,开展总长706.6公里的沿线区域“两提升三整治”工作,使城乡风貌焕然一新。

640 (1).png

沈海高速长沙湾服务区

  城市面貌的提升,远不止于标志性建筑与交通主干道的升级。汕尾将“绣花功夫”融入治理细节,致力于“里子”的精致化改造。昔日安静的背街小巷,正经历悄然发生的“更新”,公共设施的完善让生活更便利,街头点缀的景观在不经意间带来惊喜。这些变化,居民和商户感受最为真切。“不仅市区越变越精致,乡村也干净漂亮不少!”国庆期间从深圳返乡的吴女士的感叹,道出了许多人的共同心声。

  640 (2).png

网红打卡点——古堡咖啡

  以赛事举办地红海湾经济开发区为例,近年来,该地借助央企支持,以“咖啡+文旅”为切入点,盘活沿海废弃养殖场和闲置民居房屋,提升沿街风貌,大力开展“浮日扬帆”计划,带动培育了浮日隐地、落日冲浪、古堡咖啡等一批热门打卡点,形成《汕尾市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四大模式”赋能美丽经济》改革经验,被省委深改委纳入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成功将“美丽资源”转换为“美丽经济”,正是汕尾全域“面子”“里子”双提升的生动缩影。

  得益于这些扎实的提升,赛事期间,观众可前往美丽的红海湾核心景区西侧、海边路、炮台公园等区域,近距离观赏这场“航海盛宴”,为每一次扬帆起航喝彩。

  汕尾正以十五运会为契机,实现从“面子”到“里子”的全面焕新。随着“百千万工程”“明珠系列”的深入实施,汕尾不仅为体育盛会做好了充分准备,更在全域范围内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培育特色产业,增强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交通脉络从“大动脉”强健到“毛细血管”畅通

  城市的革新,需有畅达的血脉作为支撑。汕尾深谙打通“大动脉”,方能拥抱时代,融入发展大格局。随着广汕、汕汕铁路相继开通,汕尾全面迈入“高铁新时代”,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联接汕潮揭地区“1小时生活圈”。

  一组数据尤为亮眼:自今年1月5日起,汕尾站开行动车组列车达249趟,首次开行始发直达四川广元的动车,直达城市覆盖35个。2024年,全市高铁站旅客流量突破1224.4万人次,交通枢纽能级显著提升。

640 (3).png

广汕铁路上,高铁快速驶过

  “现在从汕尾到广州,最快只需要50分钟。”经常往返于广汕之间的商务人士王先生感慨道:“这不仅仅是节省了时间,更像是改变了空间概念。”

  规划先行,蓝图渐成现实。随着《汕尾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印发实施,“五横四纵”高速网和“四横五纵六联”干线网正加速织密。高速公路建设同样跑出“加速度”:2024年,沈海高速汕尾陆丰至深圳龙岗段完成四车道改八车道升级,时速提升至120公里;新增长沙湾、陶河2个服务区和梅陇、汕尾东、潭西3个高速出入口。目前,全市51个镇街中,50个可实现30分钟内通达高速收费站。

  “当前我们正加快高速公路建设,优化高速公路出入口布局,推动高速路网覆盖城镇。”汕尾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道,“预计在2025年建成通车的揭普惠高速南延线,将有力打通三甲地区对外通道,显著补齐当地群众出行短板。”

  然而,“动脉”的强健,有赖于“毛细血管”的畅通。近年来,我市聚焦城市“停车难”“开车堵”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将智慧停车建设项目列入重点民生工程。

  清晨七点,陈先生驾车驶入生态科技城智慧停车场,视频识别系统瞬间抬杠放行。“过去找车位要绕二三十分钟,现在一分钟停好车,能多陪女儿吃顿早餐了。”这位年轻父亲的早高峰,因县城新建的2000个智慧停车位而变得从容。

  海丰县去年投资5.7亿元建设的智慧停车项目,让11个新建停车场如珍珠般散落在学校、医院、商圈周边。

  与此同时,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同样成果显著。目前总里程已达4900公里,形成“城区为中心、国省道为骨架、农村路通户”的便捷交通网。随着国道324线海丰县城至梅陇段等关键路段改造完成,曾经制约县镇联动的“断头路”变成“振兴路”。

  在陆河县水唇镇,新硬化的农村公路蜿蜒穿过万亩青梅园。“道路通到家门口,快递车直接开进加工厂。”附近的梅园商户说。随着建制村和通100人以上自然村道路硬底化全面改造完成,全市应运而生的1200个村级物流服务点,成功推动农村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30%。

  这些变化是汕尾市打通民生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生动缩影。从贯穿城市的高铁“动脉”到深入街巷的公路“毛细血管”,从智慧停车的便捷体验到农村路网的完善提升,汕尾正以立体化交通网络重构城市交通体验,让“百千万工程”在汕尾发展蓝图中落地落实。

营商生态从“营商”便捷到“赢商”暖心

  在汕尾市政务服务中心,一面写有“热情接待春风暖,高效服务美名扬”的锦旗,无声映照着营商环境优化的生动故事。今年7月,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的经办人员前来办理粤东分部三项工程验收业务,面对不熟悉的流程颇感困惑。获知这一情况的窗口工作人员主动上前,全程“手把手”指导,耐心协助修正材料,最终在次日便成功办结全部业务。这面锦旗背后,正是汕尾营商环境优化的真实写照——政府工作人员从“管理员”转变为“服务员”,用专业和温度赢得了企业和群众的认可。

640 (4).png

市政务服务中心优化政务服务,利企便民

  这样的服务理念已融入汕尾政务服务的方方面面。在新启用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企呼我应”服务台的企业专员正为企业提供从帮办代办到政策辅导的“一站式”服务。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汕尾系统集成了31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服务,使企业办事平均跑动次数、提交材料和办理时长大幅缩减超过37%。

  更令人惊喜的是“深汕零距离”服务创新,将417项深圳政务服务“搬”到汕尾家门口,同时1145项汕尾事项可在深圳办理,彻底破解了异地办事“折返跑”的难题。“有了‘深汕零距离’政务服务后,以前要分两次跑深圳、汕尾两地才能办理好的业务,现在一次性就可以办完,太方便了!”,一位市民的由衷感慨,道出了政务服务从“便捷”到“暖心”的转变。

  数字政务更为这场变革注入了智慧内核。智能客服“善小美”整合了超60万字的精细化知识图谱,为企业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精准咨询。“深夜准备材料时遇到问题,‘善小美’随时解答,比人工客服还耐心。”一位企业财务人员如此评价。而“善美店小二”企业服务小程序集成90种查询与37类办事服务,已成为超11万家认证企业的随身“服务直通车”。

  这场蝶变的成果,在市场中得到了最直接的回应。截至2025年9月底,全市经营主体同比增长18.79%,新登记企业数量同比激增52.64%。

  “我们在海丰注册,现在要在红海湾开设分公司,按照以前要跨区域来回跑,办理时间长、还要重复提交材料,现在一张营业执照就够了,省时省力省钱!”一家企业负责人在体验跨县区“一照多址”改革后感慨道。这项在全省率先推出的改革举措,让企业只需办理一次登记就能在不同县区开展经营,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在省级营商环境评价中,汕尾连续两年跻身粤东西北前三,多项指标进入全省前列。

  从锦旗背后的暖心服务,到数字赋能的智慧政务,再到“一照多址”的制度创新,汕尾正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赢商”的真谛——不是简单追求营商便利,而是要培育一片让企业“落地即生根、生根快成长”的沃土。这场静悄悄的变革,让汕尾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正以全新的“赢商”生态,向世界发出诚挚的邀请。

服务保障从“管理”精细到“服务”温情

  赛会的服务保障,不仅在于设施的完善,更在于服务的温度。汕尾正致力于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跨越,让城市的温暖于细节处可感,在服务中可触。

  这份温度,首先体现在触手可及的硬件升级上。走进汕尾站,清晰的中英文指引标识沿通道依次排开,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主动服务,让旅客出行无忧。打开“智旅汕尾”智慧文旅平台,景区导航、餐饮预约、民宿预订、应急服务等功能一键直达。“从规划路线到安排食宿,吃、住、行、游‘一站式搞定’,效率超出预期!”一位来汕尾出差的张先生赞叹道。

  在硬件升级的大框架下,无障碍服务的推进更显城市对特殊群体的关怀。据悉,全市新建27座公共建筑均同步完成无障碍设施建设,去年新建的5条城市道路全面落实无障碍建设要求,市区翰林天桥、华师附中天桥等人行天桥也同步设置无障碍电梯,部分商场还陆续配备了便携式轮椅供临时借用。此外,政务服务中心还设有便民服务设施、配备辅具及提供“一站式”导办与优先办理服务,为残障人士提供便利……“以前出门总怕不方便,现在去政务大厅办事、到商场购物、在公园休息都顺畅多了,感觉城市正慢慢考虑到我们的需求,离我们近了不少。”身患腿疾的黄先生感慨道。这些硬件布局不仅仅是零散的设施点缀,更是以“人”为核心的细致考量。

  除了硬件的支撑,软件服务的光芒同样照亮着城市每个角落。“通过笔试、面试、心理测试层层筛选,我们就像经历了一场‘闯关’。”来自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的志愿者小陈回忆起选拔过程时坦言。这场从近1400名在校大学生中精选210名赛会志愿者的“百里挑一”,只是汕尾服务保障体系的一个缩影。这些身着统一服装的“小海豚”们,被科学编入竞赛服务、专项服务、通用服务三大类16种岗位,从10月16日起就陆续投入到赛事服务中。

640 (5).png

志愿者在十五运赛区(红海湾)维护卫生环境

  街头巷尾的志愿服务早已蔓延至整座城市。从9月起,一场以“路域环境美化、道路交通序化、文明风尚润化”为主题的三大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在赛区周边常态化开展。清晨6点,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在车内对着镜子练习文明用语:“‘您好,请问要去哪个地方?请确认一下手机尾号……’这句话我练了不下五十遍,可不能给汕尾丢面子,尤其是十五运会的时候。”他的车上,纸巾、矿泉水、汕尾旅游手册整齐摆放,“客人累了能喝口水,想了解红海湾、金町湾等景区的玩法,也能拿本手册看,这都是应该做的。”王师傅说。这种发自内心的“主人翁”意识,正通过一场场环境卫生整治、交通秩序维护、公益净滩等活动,潜移默化地提升着整座城市的文明温度。

  当每一位参赛者、观赛者感受到的不仅是完善的设施,更是无处不在的暖心服务时,汕尾正在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服务保障,不在于管理的严苛,而在于服务的温度。这种细致入微的服务提升,让“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理念,在每一个微笑、每一次指引、每一份关心中落地生根,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

  赛事终会落幕,但城市前行的脚步不会停歇。从焕然一新的市容环境到四通八达的交通脉络,从高效温暖的政务服务和深入肌理的文明风尚,这一切由十五运催生的深刻变化,最终都汇成了这座城市宝贵的“财富”。

  正如一位在汕尾执教三十多年的老体育工作者所感慨:“盛会就像一阵好风,船赛完了,风却留了下来,推着咱们汕尾的船,走得更远。” 这阵“好风”,正是被盛会激活的城市潜能与奋进精神。

  汕尾,这艘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航船,正借这场东风,鼓满风帆,驶向更加辽阔深远的未来。

  640 (2).jpg

峥嵘岁月稠 千帆逐浪高

——汕尾海上运动赛事回顾

  当1996年亚太地区帆板锦标赛的号角在红海湾畔吹响,汕尾与海上运动的故事便有了开篇的序章。从红海湾单一赛场的深耕,到品清湖双基地的拓展,一场场写满拼搏与奋斗的赛事激发起汕尾人民的体育激情。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29年间,汕尾这座城市见证了多场重大海上运动赛事的激情绽放,孕育出海上运动的独特底蕴。今日,我们以文字为笔,串联起从1996年的精彩瞬间到2025年的备战热潮,从简陋训练场到全国帆船帆板项目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变迁轨迹,在一段段珍贵记忆中,重温汕尾与海上运动交织共生的光辉岁月,解码这座城市深植血脉的海上运动基因。

640 (7).png

白帆竞逐红海湾

1996亚太地区帆板锦标赛暨奥运精英赛

  1996年,红海湾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996亚太地区帆板锦标赛暨奥运精英赛。这是汕尾首次举办如此高规格的国际赛事,吸引了来自 20个国家和地区及全国 18个省、市近 300名帆板健儿参赛。此次大赛参赛人数众多、级别全,运动水平高、规模大。它的成功举办,让各国朋友通过这片蓝色海域,认识中国、了解汕尾,为汕尾后续承办更多重大赛事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7全国帆船锦标赛暨全国青年帆船锦标赛

  1997年,红海湾再度热闹起来,1997年全国帆船锦标赛暨全国青年帆船锦标赛在此拉开帷幕。此次比赛吸引了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内的运动员参加,比赛设置6个项目,分别采用奥林匹克航线赛和短距离赛的形式进行。

1998省十运会帆船比赛

  1998年,省十运会帆船比赛在红海湾举办。来自广州、汕头、汕尾等8支代表队的82名运动员齐聚一堂,东道主汕尾队派出31名运动员组成的强大阵容,尽显主场风采。比赛分为少年组和成年组,少年组个人赛及团体赛均为OP级航线赛;成年组则涵盖男、女470级航线赛,男、女欧洲级航线赛和男子激光级航线赛 5个项目。

2001全国九运会帆船帆板赛

  2001年,全国九运会帆船帆板赛在红海湾举行。来自北京、河北、辽宁、海南等多个地区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近百名运动员,围绕男子米氏奥林匹克航线、女子米氏奥林匹克航线、女子翻波板障碍赛展开激烈角逐。此次赛事,进一步提升了红海湾赛场的知名度。

2002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帆船赛

  2002年,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帆船赛落户红海湾。广州、汕头、汕尾、中山等7个地市的运动员代表队参与奖牌争夺。赛事延续了少年组和成年组的设置,少年组分设 OP级航线赛、OP级航线团体赛两项;成年组分设男、女子470级航线赛,男、女子欧洲级航线赛和男子激光级航线赛5项,共决出7枚金牌。

2007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帆板预赛暨2007年全国青少年帆板锦标赛

  2007年,红海湾迎来了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帆板预赛暨2007年全国青少年帆板锦标赛。城运会帆板预赛设置男子米氏板场地赛、女子米氏板场地赛、男子T293板场地赛、女子 T293板场地赛4个竞赛项目,吸引了来自广州、深圳、汕头、湛江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的100名男女运动员参赛。

  同期举办的全国青少年帆板锦标赛,聚焦后备力量培养,赛事设为场地赛和团体赛。来自广东、江苏、福建等多个省份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80名运动员参赛,为全国帆船帆板运动储备了大量年轻人才,也让汕尾成为青少年运动员成长的重要舞台。

640 (9).png

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帆板预赛暨2007年全国青少年帆板锦标赛现场

2010第14届亚洲帆船锦标赛

  2010年是汕尾帆船帆板赛事迈向亚洲舞台的关键一年。先是第 14届亚洲帆船锦标赛在红海湾举行,来自中国、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运动员参赛。中国队在本届比赛中表现出色,斩获4金6银3铜的优异成绩。本届比赛是广州亚运会的测试赛,为后续亚运会帆船赛的顺利举办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0第十六届亚运会帆船赛

  2010年,第十六届亚运会帆船赛如期在红海湾开赛。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围绕男子OP级、女子OP级、男子帆船420级、男子帆船470级等14 个项目展开激烈角逐。中国选手不负众望,在男子OP级、女子OP级等项目中均有上佳表现,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640 (10).png

时任汕尾日报摄影记者王贵参加第十六届亚运会火炬传递

2014全国帆船帆板锦标赛(第二站)暨全国帆船冠军赛

  2014年,红海湾的蓝色海域再度迎来全国顶级赛事——2014年全国帆船帆板锦标赛(第二站)暨全国帆船冠军赛。此次赛事吸引了来自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等18支省级及重点城市代表队,370名运动员齐聚遮浪半岛。竞赛项目涵盖帆船与帆板两大类别:帆船项目包含男子470级、女子470级、男子激光级、女子激光雷迪尔级、男子芬兰人级及公开级,兼顾个人赛与团体赛;帆板项目则聚焦男子RS:X级、女子RS:X级、男子T293级、女子T293级等主流级别,同样以个人赛与团体赛双线并行。

640 (11).png

2014年全国帆船帆板锦标赛(第二站)暨全国帆船冠军赛现场

2016全国帆船帆板赛

  2016年11月,全国帆船帆板赛再度登陆红海湾。来自全国各省市的20支代表队100多名运动员在遮浪半岛广阔的海域中 “逐浪竞速”。比赛设大帆船珐伊28统一级别、IRC级别,帆板RS:X级别。

2018第一届红海湾全国风筝板邀请赛

  2018年12月31日至2019年1月1日,红海湾迎来了一场充满新年气息的创新赛事——第一届红海湾全国风筝板邀请赛。此次比赛吸引了来自山东、福建、新疆、江苏、浙江等10个省、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的近百名选手参赛。赛事细分出(TTR)竞速男子组、双向板(TTR)竞速女子组、双向板(TTR)竞速青年男子组、双向板(TTR)竞速青年女子组四个组别,选手们操控着色彩鲜艳的风筝板,在海面划出一道道灵动的弧线,既为汕尾海上运动赛事矩阵增添了 “新成员”,也让红海湾成为全国风筝板运动推广的重要起点。

640 (12).png

2018年第一届红海湾全国风筝板邀请赛现场

2021广东省“中国体育彩票”青少年帆船(帆板)锦标赛

  2021年, 广东省 “中国体育彩票” 青少年帆船(帆板)锦标赛在城区品清湖举办。此次赛事规模堪称 “省级青少年海上运动盛会”,来自广州、深圳、珠海、汕尾等13个地市的480名青少年运动员在品清湖的平静海域中展开角逐。赛事设有涵盖帆船OP级、帆船激光4.7级、帆板T293级、帆板 GLIDE(GP)级和风筝帆板5个项目,分男子团体、女子团体、混合团体及男子个人、女子个人等36个小项。

640 (13).png

2021年广东省“中国体育彩票”青少年帆船(帆板)锦标赛现场

2024汕尾市第一届海洋运动会帆船帆板邀请赛

  2024年11月,汕尾市第一届海洋运动会帆船帆板邀请赛在城区品清湖开赛,吸引了惠州和汕头的帆船帆板队约100人参赛。比赛设置激光ILCA4级、激光ILCA6级、帆船OP级、帆板T293级、帆板GP级、风筝帆板6个项目。

640 (14).png

2024年汕尾市第一届海洋运动会帆船帆板邀请赛现场

2025广东省青少年帆船锦标赛暨十五运会帆船测试赛

  2025年6月,2025年广东省青少年帆船锦标赛暨十五运会帆船测试赛在红海湾举办。赛事吸引了全省10个地市代表队的400余名青少年运动员参赛。作为东道主,汕尾市代表队在比赛中展现出强劲实力:选手李思莹斩获风筝板女子甲组个人项目冠军,郑荣坚夺得风筝板男子乙组个人项目冠军。此次赛事作为十五运会帆船正赛的 “预演”,全面检验了汕尾在竞赛组织、场地设施、后勤保障等关键环节的筹备能力。此次赛事的圆满落幕不仅为十五运会帆船正赛奠定了坚实基础,更让 “汕尾 —— 中国海上运动摇篮” 的品牌形象,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新光彩。

640 (15).png

2025年广东省青少年帆船锦标赛暨十五运会帆船测试赛现场

640 (3).jpg

看海到汕尾,顺风又顺水

旅游揽胜  非遗寻趣 舌尖品鲜

  来汕尾吧!这里藏着南方海岸的别样风情。

  清晨去红海湾,看朝阳洒在 “一半波涛一半静” 的海面,遮浪半岛的浪花里藏着海上运动的活力。午后登风车岛,白色风车转着海风,双色海水映着蓝天,随手拍都是治愈大片。想寻红色记忆,红宫红场的旧址诉说着峥嵘岁月;想品人文烟火,汕尾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二马路的骑楼下,菜茶的鲜香、薄饼的酥脆裹着老城暖意。无论是逐浪海岸,还是漫步街巷,汕尾都能用山海与烟火,给你一段难忘的旅程。

“汕尾三鲜”

  当你沉浸于汕尾红海湾帆船比赛的激烈赛事之余,千万别错过这座城市藏在街头巷尾的“隐藏惊喜”。这里有“天下海鲜 汕尾领先”的硬核底气,每一缕海鲜香气都是挑战味蕾的信号;这里有充满市井烟火的古早风味,每一口滋味都在诠释 “靠海吃海的鲜甜、街巷生活的温情”。渔船刚靠岸的鲜活、大排档猛火快炒的香气,是刻在城市基因里的味觉自信。在这里,每一种海鲜都有专属的“鲜味打开方式”。

640 (16).png

  晨洲蚝  作为汕尾海鲜的 “地理标志名片”,晨洲村的生蚝堪称“蚝中极品”!其生长在咸淡水交汇处,独特环境下生长的蚝肉呈奶白色,肉质肥嫩鲜美爽脆且无腥味,有“酥甜无粕”的独有口感。炭烤生蚝、冰镇生蚝、姜葱炒生蚝等美味向游客展示蚝乡的饮食魅力。

640 (17).png

  海胆  汕尾的紫海胆主产于捷胜镇至红海湾遮浪街道海域,外壳呈深紫色,因该海域水质洁净、藻类丰富,生产的紫海胆色泽金黄,味道鲜甜馥郁,被誉为“海味黄金”。凭借独特口感与丰富营养,海胆始终占据着高端海产市场的重要位置,炒海胆沙、煎海胆粿、刺身海胆、海胆蒸蛋……来汕尾旅游,都应该品尝一顿特色的“海胆餐”。

转存图片

  海鲡鱼  海鲡鱼是汕尾海水养殖产量快速增长的重点品种。汕尾人把海鲡鱼的鲜美发挥到极致,衍生出“十吃”吃法。海鲡鱼鱼肉紧实少刺、富含蛋白质,无论是刺身尝本味、香煎鱼块吃焦香,还是拆肉熬粥、做鱼丸鱼饺,每一种做法都能凸显其鲜嫩口感,花样吃法满足不同口味需求。

汕尾“网红”打卡点

  汕尾地处粤东沿海,紧邻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座美丽滨海新城,汕尾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粤东旅游黄金海岸”。

640 (19).png

红海湾海边路“咖啡一条街”

  红海湾旅游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该旅游区的遮浪半岛是红海湾与碣石湾交接处突伸入海的一个半岛,素有“粤东麒麟角”之称,自然风光十分迷人。遮浪奇观是红海湾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半岛地形将海面分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边波涛汹涌,一边风平浪静。游客可以在东西两岸漫步,感受这独特的自然奇观。南海观世音景区有近年爆红的“海上古堡”。这座沧桑的废弃建筑与周边惊涛拍岸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非常出片。海边路“咖啡一条街” 一排面朝大海的咖啡店,是观赏日落的绝佳位置。傍晚时分,点杯饮品,看夕阳沉入海平面,氛围感十足。

640 (4).jpg

红海湾海上古堡

  施公寮半岛面积约10平方公里,北临碣石湾,内抱白沙湖。因岛上建有风车,又称风车岛。风车、碧海与蓝天构成的画面非常壮观。进入风车岛前,会经过一条海上公路,两侧海水颜色不同,形成迷人的“双色海”景观,沿途海景优美,随手一拍就是大片。

640 (5).jpg

龟龄岛

  龟龄岛造型奇特,地貌丰富,岛岸陡峭,近岸多礁。山体形若龟背,向东南蜿蜒入海。岛上碧海银滩,惊涛怪石,树木葱荣,是玩海、观星、浮潜、垂钓的绝佳胜地。

  后澳玻璃海位于红海湾经济开发区遮浪街道田寮村,这片海域的海水干净清澈透明,仿佛加上了超高清滤镜,阳光下的玻璃海干净有层次,呈渐变色,拍照超级出片!

  金町湾拥有7公里长的细腻银滩,海水清澈见底,配套酒店、餐饮、海上娱乐等设施。既能悠闲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又能体验刺激的摩托艇、帆板等水上项目,现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度假胜地。网红景点风帆礼堂是拍照打卡的绝佳地点,浪漫氛围直接拉满!鲸湾小镇有漂移卡丁车、望海摩天轮、网红小火车、碰碰车、摇头飞椅、自旋滑车、海盗船等丰富多样的游乐设施,适合小朋友游玩。

640 (6).jpg

金町湾风帆礼堂

  红宫红场旧址位于海丰县城红场路,是中国大革命时期,以彭湃同志为首的共产党人领导海陆丰人民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活动场所,总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

  彭湃烈士故居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彭湃同志在这里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故居东侧是其书斋“得趣书室”。

640 (7).jpg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新山红色旅游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串联起丽江公园、蔡素屏烈士故居等景点,是集红色教育、文化体验、生态休闲于一体的文旅特色景区。

  品清湖位于城区汕尾港东部,是中国大陆第一大、亚洲第二大潟湖,面积约23平方千米,岸线长39.62千米。沿湖建有海滨大道、湖滨大道和观澜栈道。沿湖散步,宁静惬意,傍晚还能看到美丽的日落。

  二马路位于汕尾市区,保留着骑楼风格建筑,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更是极具汕尾特色的美食老街,有各种特色小吃,如菜粿、菜茶、薄饼、生腌等。游客漫步其中,欣赏建筑的独特风格,感受老街的韵味,尽情品尝汕尾的美味。

汕尾非遗

  汕尾有着丰厚的文化艺术蕴藏,闽南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交融汇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5项。拥有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皮影戏等4个稀有剧种和渔歌、麒麟舞、英歌舞等多个民间艺术。当十五运的激情点燃赛场,别错过汕尾为你准备的另一份惊喜,在呐喊与拼搏之外,这里藏着海的韵律与时光的技艺,汕尾渔歌悠扬,滚地金龙起舞……非遗文化的瑰丽魅力正静待你沉浸式体验,十五运不仅是体育的盛会,更是文化的展示台,是一场走进汕尾灵魂的文化之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主办: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汕尾市城区政府网站管理中心

网站标识码:4415020001  粤ICP备07026143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76号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