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兴,百业兴。开春以来,城区聚焦“三农”工作重点,及早谋划、精心组织、迅速行动,把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作为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及科技服务开展系列行动,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为强化春耕生产保障服务,城区常态化开展科技支农行动,农业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病虫侦察员、防治指导员、技术推广员作用,奔赴各地田间地头,为农业企业、农户撂荒复耕、春耕春种工作把脉问诊。 “农技专家经常过来为我们提供专业性的技术指导,比如育秧、育苗控肥、控苗、除病虫害等。”农民陈大伯告诉记者,除了提供技术指导外,农业科技特派员还免费向农户送农资。截至目前,城区已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586人次,服务次数199次,其中,常态化服务149次,防灾减灾服务27次,技术攻关服务23次;解决技术需求31次(项),服务里程4005.35公里,切实打通春耕生产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城区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服务分队大力推广新型农机设备广泛应用,帮助农户们抢抓农时,积极投入到各项春耕备耕工作中,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3月21日,在红草镇海梧村的春季农业生产暨支农服务下乡现场会上,农业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满载秧苗奔向田间,来回穿梭间,一株株翠绿的秧苗被均匀地插入田中,原本光亮如镜的水田不一会儿工夫就披上了一袭“绿装”。农民正在水田间耙田犁地、有序插秧。“以前犁地靠牛,插秧靠人。现在政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买农机有补贴,大家都能用上农机,让我们的春耕不仅插秧速率快,秧苗成活率还高,真正是为农民减负了!”一农户对记者说道。 除了运用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等传统农机机械化精耕细作的方式外,植保无人机这一“农业新宠”也将继续在春耕春种中发挥作用。随着一阵轰鸣声响起,水田上空不时有无人机轻轻掠过,均匀地向下方喷洒肥料,短短一分钟时间便完成一亩地的追肥。“无人机作业不压地、不受地形限制,可以避免大型机械对作物的挤压破坏,与人工比损耗少多了。”农技工作人员一边操控无人机施肥,一边介绍道。“无人机除了可以洒药,还可以播种,甚至浇水,只需在程序端上动动手指,就能完成春天农忙的大部分农活,这下种地也成了‘轻快活’!” “现在气温回升快,变化大,一定要加强田间管理,防止虫害滋生……”农业科技特派员向种植户们耐心讲解着水稻种植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新技术。随着天气逐渐回暖,农作物病虫也逐渐活跃,开始繁殖为害,此时要把握好春耕春播关键时期,做好农作物病虫监测防控工作,做到早监测、早预警、早防治。
为准确掌握全区农作物病虫冬后发生基数,农业科技特派员开展“汕尾市城区农作物病虫冬后基数调查”工作,根据我市城区农作物病虫越冬规律,结合往年度病虫害发生情况,重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查,严格按照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测报调查规范,随机选取测方地块调查,并认真记录活虫数、幼虫数和死亡数,确保调查工作严谨和准确。同时,通过“病虫害测报”科学指导农户生产。截至目前,中心已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7期,指导农民做好各种应对低温农业生产技术、荔枝促花保花壮花技术措施及水稻育秧技术及管理要点等多方面,减少农民的盲目用药,为农业健康生产保驾护航。

下来,城区将以“产业化”为导向,继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工作,发挥专业优势,推动科技下乡、科技兴产,锻造科技强农“强堡垒”,助力“百千万工程”。